梁長翊
在2008年《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經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頒布,小額貸款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計,截至2018年9月份,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8332家,貸款余額高達9721.45億元。但自2013年開始,受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就顯得比較突出,如何面對可持續發展的障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小額貸款公司在當前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作一剖析,提出些許建議,以期拋磚引玉,幫助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
市場經濟講究的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行為必須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地開展。自《指導意見》頒布以來,至今已過去十年,目前無更高層次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根據《指導意見》,對于小額貸款公司一直存在到底是一般企業法人還是金融機構的爭議,小額貸款公司的組織結構與一般公司相同,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范圍是經營貸款業務,與普通公司不同;小額貸款公司與其他的金融機構也顯著不同,制度要求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也沒有金融業務方面的經營許可證。小額貸款公司成立初衷是支持“三農”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因為沒有高層次的立法,使小額貸款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處處受到牽制。
作為經營貸款的小額貸款公司,根據《指導意見》,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小額貸款公司的兩種公司形式,注冊資金上要求并不高,如有限公司不低于500萬和股份公司不低于1000萬元,但明確不能吸收存款,因此,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一般較小。小額貸款公司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很顯然無法吸收到足夠的資金,現行融資渠道也十分有限,《指導意見》列舉的有由股東繳納的出資資本金、對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捐贈資金、融入資金也限制為不多于兩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就目前來看對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捐贈資金相當的少,對于不多于兩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方面融入的資金,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進行風險等因素考慮后,向提出請求的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融入資金也不積極。雖然從2013年瑞安華峰發行第一筆小額貸款公司私募債,但至今私募債尚處在探索階段,還不具備進行廣泛推廣的條件,同時股東的資金也有限,很難維持小貸公司經營所需的長久資金需求。
根據《指導意見》,小額貸款公司與其他工商企業的納稅標準相同,不執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納稅標準,如所得稅征收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有明顯的差異,前者所得稅是按存貸利率之差來征收的,而后者的所得稅是對全部貸款的利息收入征稅。又如綜合稅率:目前福建地區小額貸款公司的綜合稅率為6.40%,比較實行“營改增”前的稅負反而增加了。從稅收優惠政策和相關的財政補貼來看,還沒有專門針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間接造成了小額貸款公司稅負較高,經營往往處于困境。
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外部競爭主要來自于銀行業務渠道的拓寬、網絡貸款平臺金融公司威脅。特別是互聯網借貸服務,互聯網借貸服務受到越來越多客戶青睞,其特點是將小額借貸與互聯網聯起來,小額借貸的雙方根本不要見面,在網絡平臺上就可以完成借貸手續,比較而言,小額貸款公司創新能力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隨著商業銀行對普惠金融的重視程度加深,正依托其自身龐大的資金規模和實力,加大其在小微企業貸款上的投入,因此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一個行業要發展,在法治經濟下,必須有法可依,應盡快制定《小額信貸法》,特別是要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性質和地位,并且要給予明確的政策上支持,這樣才有利于小額貸款公司的長遠發展,鼓勵其不斷加強內部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既然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的初衷是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法律上就應當明確其為金融機構,執行金融政策,“又存又貸”,使其與其他金融機構享受同等待遇,保障小額貸款公司的合法權益,通過立法區別對待小額信貸與普通商業貸款,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
為破解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受限,應著力以下幾點:只要經營狀況好的小額貸款公司就可以擴大融資比例,在對其進行融資時,應當為其提供更好的優惠政策措施;改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質量,可以利用向股東定向借款、同行業資金拆借、回購資產轉讓業務等途徑;還可以專門設立再融資基金,再融資基金建立是專門針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再融資需要,由財政、政策性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共同出資建立,以此擴大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當然還可以引導地方政府注入一部分農村扶貧資金,來加大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規模;對于擴大融資渠道的小額貸款公司私募債券,有條件的可以參照《上交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進行更大范圍試點,進一步擴大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
企業的生存,很大程度上與稅收政策有較大的關系,稅收部門應給予小額貸款公司適當的稅收優惠,從而減少其納稅額,建立小額貸款公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制度,對考核評價好的小額貸款公司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我們在政策上要切實貫徹減輕小額貸款公司負擔,在明確小額貸款公司服務于“三農”和中小微企業法律定位后,應當要和其他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享受相同的政策。在其他配套政策方面,如在政府補貼上、私募債發行等方面給予優惠,切實減輕小額貸款公司的負擔。
在“互聯網+”和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小額貸款公司必須在其熟悉的范圍內加大創新金融產品,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市場占有份額。小額貸款公司應主動避開與銀行的正面競爭,立足于當地的特色產業,穩健地開展業務。如沿海小貸公司可以立足海洋產業,為海洋捕撈業、海產品加工業提供信貸產品。小額貸款公司應當與互聯網網貸平臺建立合作,小額貸款公司可憑借經驗幫助互聯網網絡信貸公司降低成本,如篩選借款人,監管借款人的還款情況,承擔貸款到期的收集和債務催收等工作。可以說小額貸款公司與網絡平臺的合作是未來發展新趨勢。
總之,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確實碰到了不少的問題,但根據問題導向,必定能夠克服,相關部門應當主動作為,針對立法、融資、稅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把脈,力爭早日制定出良法,配套相應的政策措施,為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小額貸款公司也應當主動面對競爭,想出良策,只有這樣,小額貸款公司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三農”和中小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