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垚 高英赫 曹立之
(1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2 北京中海地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北京通州區某工程為集商業、辦公、公寓為一體的超高層城市綜合體,總建筑面積78.6 萬m2。其中相鄰兩個地塊各有一棟公寓塔樓,Ⅷ-12 地塊上公寓塔樓,結構高度127m,地上31 層;Ⅷ-13 地塊上公寓塔樓,結構高度156m,地上42 層。
在兩個公寓塔樓的12F-13F,設置交通性連橋,連橋跨度58m,樓面標高52.800,連橋高度為3.5m+4.2m=7.7m,典型寬度8.4m。連橋四周維護結構為玻璃幕墻,局部存在裝飾性鋁板。
由于連橋連接的兩座塔樓,結構高差超過30m,自身動力特性和在水平荷載下的結構響應都相差較大[1]。
經過比較,采用塔樓懸挑鋼桁架的形式,搭建出高空連橋。將連橋一切為二,通過中間設置防震縫將連橋分為兩個懸挑桁架。從13#公寓塔樓(高塔)出挑的鋼桁架跨度較大,約31m;從12#公寓塔樓(低塔)出挑的鋼桁架跨度較小,約27m。連橋兩層通高,僅在12F 和14F 設有水平構件,側壁采用鋼桁架形式,連橋橫斷面為箱型[2]。以下均為連橋1 的分析結果
連橋詳細構件信息見表 1。

表 1 連橋鋼桁架尺寸
本工程考慮的設計荷載有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豎向地震作用。
1) 恒荷載標準值:結構自重+維護結構自重。
2) 活荷載標準值:按荷載規范取值。
3) 風荷載標準值:基本風壓考慮100 年一遇,具體取值根據風洞實驗結果。
4) 豎向地震作用:8 度抗震區,長懸臂結構,采用彈性時程法計算豎向地震作用,包括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
按照荷載規范和抗震規范的要求,進行了以上所有荷載工況的組合,包括無地震組合和有地震組合。其中,有地震組合考慮豎向地震的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作用。
高空懸挑連橋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連橋的支座是塔樓,而不是可以近似看成固定支座的地面。
為了考察塔樓支座條件對懸挑連橋的影響,本工程使用SAP2000 建立了單體模型,使用ETABS 建立了整體模型。
連橋處于高空,側風荷載需精確考量。根據風洞試驗結果,連橋側面迎風面最大體形系數是0.5,背風面最小體形系數-0.6。為了更精確的計算風振系數,進行了ANSYS 風振分析,得到連橋側面迎風面的最大風壓為1.68KN/m2,背風面最大風吸力為-1.34 KN/m2。
按照《抗震規范》5.3 條,懸挑桁架應計入豎向地震作用。地面的豎向震動并不會直接施加于懸挑連橋上,而是需要通過塔樓傳遞。在整體ETABS 模型底部施加地震作用,通過豎向時程法,得到懸挑連橋各節點在整個時間歷程中的絕對最大加速度反應,以此確定各節點的豎向地震系數,詳見圖 。地震波采用建研科技提供的三條Z 向地震波。
將懸挑連橋的質量集中于各個節點,與得到的地震系數相乘,即為各節點豎向地震的作用力。在模型中施加節點荷載,以此計算豎向地震作用。

圖 1 整體模型中連橋各節點豎向地震系數
可以看出,豎向地震作用經過塔樓的傳遞,與懸挑連橋的鞭梢效應疊加后,最大峰值加速度已達到0.46g,遠大于多遇地震的豎向峰值加速度為0.045g。從工況組合的結果看,主要桿件的控制工況組合,也是豎向地震占主導的工況組合。
由于連橋處于高空,局部破壞不僅會對連橋自身的結構安全產生影響,更會產生嚴重的次生災害。本工程采用靜力拆桿法進行防連續倒塌分析。荷載組合為:1.0 恒載+0.5 活載。一根根部弦桿失效,應力比0.79;一根根部腹桿失效,應力比0.56。可見對于懸挑桁架,一根根部弦桿與一根根部腹桿失效,均不會引起結構連續倒塌。
1) 防震縫寬度
連橋之間的防震縫寬度,采用大震彈性反應譜法、大震極限位移角法和抗震規范確定防震縫方法。其中,防震縫寬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0x 為防震縫寬度,1#x 為1#連橋端部沿軸向位移,2#x 為2#連橋端部沿軸向位移。
大震彈性反應譜法為206mm,大震極限位移角法為650mm,《抗震規范》方法為250mm。取大震彈性反應譜法和大震極限位移角法結果的平均值,即450mm較為合適,同時也滿足《抗震規范》的要求。
2) 舒適度計算
根據懸挑連橋自振特性的分析結果,豎向自振頻率f>3Hz,滿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關于樓蓋結構豎向震動頻率的要求。
節點的安全可靠是鋼結構設計的重點。本工程懸挑連橋的桁架節點采用空間相貫節點,連橋桿件與支座(塔樓豎向構件)連接采用設置加勁板的等強節點。
相貫節點強度采用《鋼管結構技術規程》規定的方法進行驗算。根據空間桿件的交匯形式,分為平面T、Y 和X 形,有間隙或無間隙的K 形和N 形。破壞形式分為主管表面塑性破壞,主管側壁破壞等。通過計算,得到節點的最低承載力仍然大于桿件的最大設計內力值1.6 倍以上,證明節點是安全可靠的。
1. 由于兩個塔樓質量和剛度差別較大,采用雙懸挑桁架對接的方式,搭建空中連橋,避免了塔樓和連橋之間的復雜影響。
2. 8 度抗震設計時,懸挑連橋的計算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影響。取時程分析的各節點最大絕對加速度,作為連橋的豎向地震作用系數。作用系數在懸挑端最大,支座處最小,但均大于輸入的地震波豎向加速度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