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咱倆基因不合”——在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約會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畫風”:不少男女在初次見面時,一不觀察對方品性愛好,二不關心車房經濟實力,卻格外看重對方的“基因質量”。原來,該國惡性遺傳疾病發病率極高,為下一代著想,很多人不得不把“優質基因”作為擇偶的首要條件。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報道,在尼日利亞找對象如同一場“基因配型”之旅,很多人在第一次約會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什么基因型”。如認為雙方基因“不兼容”,這段關系也就沒了下文。28歲的尼日利亞姑娘奧古古佩比遺憾地表示,自己因不能接受“基因缺陷”錯過很多緣分,但為杜絕后代患上先天性疾病,她不得不忍痛割愛。
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是尼日利亞一種十分流行的遺傳性疾病——鐮狀細胞貧血(簡稱SCD),該國每年約有15萬嬰兒是先天患者。SCD往往伴有多種并發癥,最為常見的是癱瘓、中風和腿部潰瘍,治療費用高昂,患者也很痛苦。為此,基因缺陷人士最好能與“優質基因型”人士相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的一份報告顯示,尼日利亞全國近1/4的人口均帶有缺陷基因。
尼日利亞官方曾出臺過系列政策,防止國民健康“一代不如一代”。前不久,該國有地方立法部門通過法案,將基因測試納入婚檢,該國一些教堂也開始要求未婚人士出示基因檢測證明,否則將不予主持婚禮。在尼日利亞大多數綜合醫療機構,也均設有專門的SCD門診部。
CNN稱,官方措施往往帶有“一刀切”的強制性,在人文層面仍欠缺關懷。該國男青年奧洛圖抱怨道,尼日利亞的婚戀市場儼然已形成某種“歧視鏈”,自帶“缺陷基因”的男女會遭到冷落。他在幾年前遭到一次殘酷拒絕,對方表示“我可不想年紀輕輕就守寡”。▲ (劉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