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昀靖


4月14日,巴登-巴登(Baden-Baden)復活節音樂節舉辦期間,推出了歌劇《克拉拉》的世界首演。
巴登·巴登小鎮是19世紀歐洲的一個縮影。當年,著名鋼琴家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正是安家在巴登一巴登。為什么音樂家、銀行家、文學家和貴族們都喜歡在夏季到巴登一巴登度假?在這座小小的綠色城鎮中,生活無憂無慮、舒適安逸;在那里,他們可以在庭院里舉行沙龍,以迎接支持者和仰慕者:神圣的泉水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寫的那種在賭場中使人破產的游戲,也吸引了一部分人來到那里。并且也體現了德法戰爭所帶來的顫動——戰爭中的隆隆炮聲,曾使克拉拉·舒曼十分擔憂她的天堂(巴登一巴登小鎮)受到影響。
2019年9月是克拉拉·舒曼200年誕辰紀念,于是巴登一巴登復活節音樂節制作了室內歌劇《克拉拉》,并將它放在古老而又迷人的巴登一巴登劇院首演。歌劇《克拉拉》由美國人維多利亞·邦德(Victoria Bond)作曲,其講述是克拉拉·舒曼這位女鋼琴家、作曲家的前半生的故事。通過該歌劇,人們可以了解,在她的丈夫羅伯特·舒曼去世之后的幾年中,克拉拉在哪里休養生息,以及為什么最終不得不放下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的愛,即便勃拉姆斯以她為素材創作了如此之多的音樂作品。該制作的另一大亮點是,樂池中執棒卡拉揚學院樂團為歌劇伴奏的是柏林愛樂樂團長笛演奏家米歇爾·哈塞爾(Michael Hasel)。
《克拉拉》是維多利亞·邦德在勃拉姆斯位于巴登-巴登的故居中學習旅居期間創作的。經過利希滕塔爾林蔭道旁克拉拉·舒曼的故居,向城外步行約30分鐘,穿過一個滿是鮮花的公園,那里便是勃拉姆斯的故居。頂層的兩個簡樸的房間,現在仍是保存完好的“勃拉姆斯之家”。從1865年至1874年,勃拉姆斯一直在那里度過夏季。這個害羞的作曲家時常坐在家門口的巖石上,一旦看到不請自來的訪客,便會從后門偷偷溜走。
因為年幼的克拉拉·舒曼曾一直被稱為“音樂神童”,歌劇《克拉拉》最先的創作計劃是編排成一部兒童歌劇,后來才改為室內歌劇。此次首演的歌劇《克拉拉》,首先聚焦于克拉拉與想要培養神童的、專橫的父親弗里德里?!ぞS克(FriedrichWieck)之間的痛苦關系。在劇中,“神童”一詞一直被提及,高達111次。而作曲家邦德沿用了勃拉姆斯和舒曼的作品音樂作為歌劇音樂的一部分,但這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女作曲家正在克服自己的心理創傷。
可是,那樣的歌劇與克拉拉·舒曼本人似乎沒有太大的關系。盡管年輕的歌唱家們做出了巨大努力[有著少女般特質聲線的特蕾莎·伊默茲(Theresalmmerz)出演女一號也很出色],但與克拉拉·舒曼的相關性仍舊很小。而邦德的音樂,使得整部歌劇的歌唱部分顯得過于冗長。所以,整部歌劇似乎還沒變得有趣起來便結束了,演出并不算成功。
歌劇首演前,在巴登一巴登的非官方中心,柏林愛樂樂團已經用一場音樂會為第七個復活節音樂節拉開了序幕。音樂節開幕式當天,基里爾·佩特倫科(Kirill Petrenko)走進會場,并對現場持續的彩排進行了評論,盡管這個節目實際上最近才在柏林演奏過。佩特倫科表示,音樂節不會原地踏步,每場音樂會他都會提出希望被參考的新見解。對佩特倫科來說,團隊演奏和觀眾反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以便讓音響效果更適用于整個演奏廳。兩年前,柏林愛樂樂團及其未來的領袖,首次在巴登一巴登劇院登臺,當時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備受好評。而此次開幕式上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
對于觀眾來說,這場隆重的開幕式,預示著本屆復活節音樂節將是一次藝術盛宴。隨后,佩特倫科將在巴登一巴登劇院指揮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此外,卡爾·阿馬德烏斯·哈特曼(Karl Amadeus Hartmann)的室內歌劇《癡兒西木傳》(Simplicius Simplicissimus)也將與觀眾見面。隨著這位新任愛樂樂團主席的加入,他將如何提升復活節音樂節的專業性,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