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麗

【摘要】目的:探討肩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的手術護理配合方法。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共計50例,所有患者行肩關節鏡下治療,并給予相應的手術護理配合,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參與研究的50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手術治療,手術后患者滿意率為96.00%,進行手術前患者的VAS評分為(7.32±2.36)分,手術后患者的VAS評分為(3.12±1.11)分,VAS評分較之手術前也有了明顯的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肩袖損傷患者的肩關節鏡下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手術效果,改善患者的病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肩關節鏡;肩袖損傷;手術護理配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of shoulder arthroscopy for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and received corresponding surgical nursing coopera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50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received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96.00%. The VAS score of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was(7.32±2.36)Points, and the VAS score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3.12±1.11) Points, The VAS score has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patients, good nursing co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urgical effect of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s'symptoms 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Shoulder arthroscopy; Rotator cuff injury; 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肩袖損傷是臨床中老年群體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肩關節疾病,其發病率在臨床肩關節疾病中已達到了17.9%~41.0%,臨床中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傳統的手術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是其臨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隨著臨床肩關節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中肩袖損傷的治療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肩關節鏡下手術治療逐漸成為了臨床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治療方式[1]。有研究指出,提高肩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的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提高手術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次研究對此進行了討論與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肩袖損傷患者共計50例,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且行肩關節鏡下治療,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46.85±3.78)歲。患處為左側患者22例,患處為右側患者28例。
1.2護理配合
1.2.1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疾病以及手術了解不足,往往會導致其出現對手術的擔憂和恐懼,導致其治療依從性出現降低,因此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接觸,告知患者疾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醫院和手術室相關情況的介紹,拉近患者與醫院的距離,降低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和對治療的恐懼感,使得患者對治療有信心,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配合手術[2]。2)術前準備,①手術間準備:為了保證手術的效果,在進行手術前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手術室進行整理,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工作,盡量將患者的手術安排在百級凈化層流手術間中,將手術間溫度維持在22℃~26℃左右,將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同時嚴格控制手術間的人流情況,保證手術室間的潔凈度,降低手術感染的幾率;②儀器準備:進行手術前,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相關人員要對手術室相關儀器進行檢查,保證所有儀器能夠順利使用,避免由于儀器導的手術效果不佳;③無菌物品準備:根據患者的手術內容,準備相應的無菌物品,降低患者感染等情況發生的幾率;④物品消毒:對肩關節鏡器械、光纜以及氣化刀頭等器械使用低溫等離子滅菌法進行消毒;⑤灌注液準備:由于人體肩袖部供血較為豐富,在手術中較難進行止血工作,因此為了減少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處理:在關節腔灌注液中加入0.1%鹽酸腎上腺素,每300mL灌注液增加1mg,在患者手術過程中保持術中灌注;同時保證灌注液懸掛位置在患者手術部位上方1.2~1.5m位置,保證患者的關節腔中存在足夠壓力和空間,便于進行手術[3]。
1.2.2術中配合1)巡回護士配合:①進行手術前要再次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核對,確認準確無誤后即可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進行麻醉;②手術前,對將患者的肩關節骨性標志以及關節鏡入口標出,減少手術時間;③麻醉后,協助患者調整其體位,將患者體位調整為全側臥位,保證其患側朝上,同時在患者的肩胛下墊軟墊,降低患者的不適感,保證患者的上臂外展在35°~70°之間,保持15°前屈,同時在床位牽引架進行消掉牽引,牽引時要注意避免對患者臂叢神經造成損傷;④對手術室中的器械再次進行檢查,保證儀器處于能夠使用的狀態;⑤關注手術中患者的情況,配合醫生進行手術,保證相關物品的充足;⑥手術結束后,要對患者進行10~15min的觀察,確認無異常情況后,即可將患者送回病房[4]。2)器械護士配合:①器械護士在術前15min要洗手,協助相關人員進行皮膚消毒、鋪放防水敷料包等工作,使用無菌袖套將前臂包裹,同時使用無菌繃帶纏緊,保證其不會由于活動而掉落;②使用無菌單制作專門的簡易器械袋,將刨削器、氣化刀頭等器械放置其中,進行統一管理,避免遺漏,便于醫生隨時取用;③對臨床中所有導線進行整理和放置,固定到相應位置,在固定位置標明導線作用,避免彎曲、打折等情況發生的同時,便于尋找;④為患者建立肩峰下入路,提前準備好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將其置入注射器中,在醫生的指導下從患者的肩關節后方軟點處注入0.9%的氯化鈉溶液,使患者的肩關節腔充盈膨脹,保證關節鏡的操作空間;在醫生進行切開皮膚的過程中,及時將11號刀片交給醫生,銳性穿刺錐以及套管穿破滑膜組織后,使用鈍性穿刺錐入套筒進入患者關節腔,然后在拔除鈍性穿刺錐,觀察患者肩關節內部情況;⑤建立喙突旁入口,在肩關節鏡監視下,協助醫生進行相應的沖洗和縫合工作,及時為醫生提供相應的器械,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⑥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的肩關節腔進行沖洗,處理手術部位,保證無碎肩、殘液等,在關節腔中放置引流管,縫合傷口,在傷口處覆蓋無菌敷貼,最后加壓包扎,并將標本送檢[5]。
術中配合直接影響了臨床手術效果,因此以上操作必須嚴格實行,醫院可以指定相關的制度和規范進行要求,相關護理人員必須十分重視臨床手術配合工作,醫院要定時、不定時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必要的考核工作,了解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對其進行評價,保證其能夠在手術過程中順利配合醫生,對于考核不及格的相關人員則要安排一定的課程進行指導和學習。
1.3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患者手術前后的VAS評分以及主刀滿意度和患者滿意度,主導滿意度和患者滿意度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總分均為100分,分析相關數據。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對患者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手術時間為45~3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65.78±13.75)min;主刀滿意度為(92.77±3.78)分,主要不滿意集中在手術前期,主要為護理人員對手術流程的不熟悉導致術前準備和術中配合不夠熟練;患者滿意率為96.00%,有2例患者存在不滿,主要原因為其手術后出現傷口感染等情況,雖然經過及時的處理得到了痊愈,但是患者依舊表示不滿;手術后患者的VAS評分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可見表1。
3討論
隨著臨床醫療技術和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關節鏡下手術呈現出日益成熟的趨勢,在臨床中已經能夠在肩關節鏡下對肩袖損傷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但是由于肩關節位于患者的肢體近端,與重要的血管神經相鄰,在臨床手術治療中必須十分小心,其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護理配合就顯得十分重要[5]。
為了保證肩關節鏡下手術的順利進行,需要護理人員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有效的配合,不僅要在手術前對手術室進行必要的整理和檢查,保證手術能夠順利的進行,還要在術中和術后積極配合醫生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6-8]。在本次研究中,參與研究的50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手術治療,患者的主刀滿意度為(92.77±3.78)分,滿意率為96.00%,手術前VAS評分為(7.32±2.36)分,手術后VAS評分為(3.12±1.11),VAS評分也有了明顯的降低,顯示在給予相應的手術配合后能夠盡量降低患者在臨床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臨床體驗,對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滿意度、提高手術的效果就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對于患者的疾病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于實現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臨床肩袖損傷患者的肩關節鏡下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手術效果,改善患者的病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青霞,龔敏.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患者康復護理35例總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1):150-152.
[2] 楊進.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手術的護理配合[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06):160-161.
[3] 李霞,遲濤勝,徐美麗,等.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醫正骨,2017,29(09):77-78.
[4] 湯麗杰.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圍術期的護理[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10(02):168-169.
[5] 鮑琴華.6例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手術配合及體會[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01):1918-1919.
[6] 俞志茹,史根女,王傳香.觀察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的康復護理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7):3739-3740.
[7] 趙良晴,劉景瑞,陸利芳.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補術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03):295-296.
[8] 李曉婭.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6,03(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