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閩


【摘要】 目的:觀察和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婦產科中的臨床診治效果。方法:此研究選取的8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均是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按單雙病號分組,兩組各42例。常規組行婦產科保守治療,研究組行婦產科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診治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臨床診治有效率為95.24%,常規組患者臨床診治有效率為80.95%,兩組患者臨床診治效果對比差異明顯,而研究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1年內妊娠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和手術治療效果比保守藥物治療更加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不孕癥等情況。
【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產科;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產科常見的一種良性病變,主要指的是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粘連之外的位置,多發于直腸陰道隔、輸尿管、卵巢、盆腔腹膜等,其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病情嚴重時,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孕癥,進而影響到女性身心健康,當前,臨床婦產科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為了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子宮生育功能,需要為患者提供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療手段,以此有效改善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癥[1]。此研究選取8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分析其在婦產科中的臨床診治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此研究選取的8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均是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按單雙病號分組,兩組各42例。常規組: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5.67±1.06)個月;年齡24~46歲,年齡均值(33.16±4.08)歲;研究組: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4.08±4.37)歲;病程1~12個月,病程均值(5.39±1.13)個月;納入標準:經腹腔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者;患者和家屬知曉治療內容,且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無藥物過敏反應者[2];排除標準:心肝脾肺腎異常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精神異常或認知異常者[3]。兩組患者在發病原因、性別等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行婦產科保守治療,主要內容:在患者月經第1天開始,為其提供米非司酮(生產廠家: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03),每天口服25mg,連續治療3個月,之后根據患者治療情況、實際病情變化合理調整藥物使用量;研究組行婦產科手術治療,即在常規組基礎上,具體內容:術前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之后結合患者生育需求,選擇合適手術方法,針對無生育需求者,可采用子宮切除術,手術期間需要保證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的切除率,且以此保證卵巢生理功能;針對有生育需求者,需要采用切口瘢痕補位病灶切除術;針對自身耐受性較差、無法進行病灶切除、復發者,采用切除卵巢根治術。在手術治療期間,針對腹壁切口內膜異位癥者,病灶深者,需要切除病灶,針對病灶淺者,需要采用灼燒治療,患者術后均需進行抗感染治療。
1.3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臨床診治效果,標準:治療后,患者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經陰道B超檢查顯示其盆腔部位包塊癥狀全部消失,即顯效;治療后,患者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癥狀有所改善,經陰道B超檢查顯示其盆腔部位包塊癥狀基本消失,即有效;治療后,患者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癥狀無變化,經陰道B超檢查顯示其盆腔部位包塊癥狀無緩解,即無效,臨床診治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同時需要為治療后患者進行為期1年隨訪,計算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1年內妊娠率。
1.4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數據錄入SPSS 20.0軟件,定數資料用%表示,檢驗行χ2,當P<0.05時,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診治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臨床診治有效率為95.24%,常規組患者臨床診治有效率為80.95%,故研究組患者臨床診治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妊娠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1年內妊娠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指的是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之外的位置而引發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病[5],主要病理特征在于異位內膜周期出血、周圍組織纖維化等[6],其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最終極易引發不孕癥,進而嚴重影響到女性身心健康[7]。現階段,臨床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方法多種多樣,診斷方法包括腹腔鏡檢查、陰道B超、病理檢查等,為了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可以有機結合多種診斷方法[8],而治療方法包括保守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米非司酮是保守治療常用的一種藥物,作為一種甾體類激素,其可以干擾內膜完整性,抑制子宮內膜增生、發育等,進而避免子宮內膜萎縮,但長期使用極易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影響[9];手術治療可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合理選擇,比如病灶切除等,一些患者也可選用卵巢切除、子宮切除等,但極易對患者子宮造成一定的損傷[10]。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診治有效率、6個月妊娠率、1年妊娠率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總而言之,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和手術治療效果比保守藥物治療更加顯著,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痛經、性交疼痛、盆腔疼痛等癥狀,但手術極易損傷子宮,故在婦產科中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病灶情況,合理選擇診治方案,保證最佳的診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雙.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11):227.
[2] 任小川.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4):153-154.
[3] 黃懷彬,張碧蘭,吳用樣.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癥9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07):550-552.
[4] 金海鴻.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06):66-67.
[5] 李鷗.25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分析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4):93.
[6] 張新麗.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4):116-117.
[7] 趙建方,程祥朵, 賈艷艷,等.40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83.
[8] 陳春霞.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9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09):50.
[9] 彭錫蘭,黃謹.綜合護理方法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1(16):2480-2481.
[10]范素鴻,林開清,馬俊彥,等.195例青春期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病例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