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爽

【摘要】 目的:觀察并探討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社區10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為對照組,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為觀察組。對比并評價不同治療方法所取得的療效。結果:1)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達96.2%,與對照組(81.1%)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觀察組僅為5.7%,相比于對照組的18.9%明顯降低(P<0.05)。結論:在社區中通過采取中醫辨證的方法來治療高血壓老年患者,可將其臨床癥狀消除,并對血壓展開積極的控制,且不良反應少,值得重視。
【關鍵詞】 社區老年高血壓中醫辨證治療;臨床療效;老年高血壓
高血壓為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心內科疾病,主要表現為動脈壓異常升高,并且還會伴發血管、腎臟、心臟以及腦等器官病變,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1]。目前,高血壓的首選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臨床以往主要向患者應用相關西藥,盡管短期療效比較明顯,但長期用藥下去,會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時,大大降低其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2]。有報道顯示,應用中醫辨證療法,可以顯著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本次研究中,對106例社區高血壓老年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社區106例高血壓老年患者,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采取隨機數字表發,將其分為兩組,53例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53例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為(69.7±5.4)歲;平均病程為(6.8±0.7)年。觀察組中,男女分別有29例與24例;平均年齡為(69.1±5.2)歲;平均病程為(7.2±1.0)年。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并且所有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頭暈、失眠、心悸、耳鳴等癥狀,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條件。
1.2治療方法
對所有患者展開飲食干預、作息調整及運動訓練指導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也即讓患者口服10mg的鹽酸貝那普利片,1次/d。
觀察組患者則應用中醫辨證治療,也即先對患者的高血壓進行分型,然后以分型結果為依據,采取針對性的中醫治療:1)對于肝火亢盛型患者,采用龍膽瀉肝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包括生地黃20g,澤瀉12g,柴胡10g,車前子、黃芩、木通、山梔子各9g,當歸8g,龍膽草、生甘草各6g。2)對于痰濕壅盛型患者,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包括白術15g,半夏9g,天麻、茯苓、橘紅6g,甘草3g。3)對于陰虛陽亢型患者,采用天麻鉤藤飲進行治療,方劑包括石決明18g,鉤藤、川牛膝各12g,天麻、黃芩、杜仲、山梔子、夜交藤、桑寄生、益母草等各9g。上述方劑加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溫服,1劑/d。連續治療3個月為1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治療總有效率,以及血腫、低鉀血癥、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患者療效判定標準具體如下所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血壓恢復至正常水平,也即舒張壓(或收縮壓)下降超過15mmHg(或30mmHg)。有效:癥狀明顯緩解,舒張壓(或收縮壓)下降超過10~15mmHg(或低于30mmHg)。無效:癥狀及血壓改善情況均未達到上述標準。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數據,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達96.2%,與對照組(81.1%)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2例發生血腫,1例心動過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3/53);對照組中,5例發生血腫,3例心動過緩,2例出現低鉀血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9%(10/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使得各種老年疾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而作為老年群體一種常見多發疾病,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且該病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而需要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避免器官進一步衰竭[3]。目前,在治療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時,通常在規范患者日常飲食、行為的基礎上,給予西藥進行降壓治療。但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病程比較長,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這樣一來,就會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再加上老年身體素質較差,通常會并發多種基礎疾病,進而對臨床療效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中醫學領域,高血壓屬于風眩的范疇,癥狀表現為眩暈、頭痛、血壓升高等,其病因病機在于肝,且陽亢占據主導地位[4]。而作為結合中醫治療整體觀與辨證治療的個性化治療理念,中醫辨證療法主要通過合理調節患者的機體,從而將疾病表象消除,將病因解除,進而發揮出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的效果。本研究中,首先對觀察組患者展開中醫分型,通過采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肝火亢盛型患者,可起到瀉肝膽實火,改善肝火旺盛的效果;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痰濕壅盛型患者,可祛風化痰,除濕健脾,對脈弦滑及降壓可起到明顯的效果;采用天麻鉤藤飲進行陰虛陽亢型患者,可起到活血清熱、補益肝腎、安神寧心的作用[5]。筆者以本社區106例高血壓老年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發現相比于常規西藥治療,采取中醫辨證療法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而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表明了中醫辨證療法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在社區中通過采取中醫辨證的方法來治療高血壓老年患者,可將其臨床癥狀消除,并對血壓展開積極的控制,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 毛曉潤,杜文娟,徐月貞,等.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05):575-578.
[2] 肖燕.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24(02):199-200.
[3] 李紅.綜合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跌倒認知率及發生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5,34(36):163-165.
[4] 毛曉潤.社區老年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綜合護理干預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5] 李明.老年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綜合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3(0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