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宮晶 史明旭

【摘要】 目的: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趨勢及臨床分析。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4例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該疾病的發病趨勢、臨床特點。結果:秋季和冬季為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季節,與春季、夏季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患兒年齡、性別因素無明顯關聯(P>0.05)。患兒主要臨床特點為持續性咳嗽和發熱,與其他臨床癥狀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生素類藥物可實現病情緩解,但要求控制臨床用藥量。結論: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于秋冬季節,患兒典型臨床癥狀為持續性咳嗽和發熱,可由醫師指導用藥進行治療。
【關鍵詞】 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趨勢
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是一種以支原體為核心致病因素的肺部疾病,患兒多出現與其他呼吸系統感染類似的癥狀,可能導致誤診,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該疾病會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對其發病趨勢和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則有助于及時、有效地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本院就上述內容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4例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兒160例,女性患兒154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為(5.8±0.5)歲,發病至送醫時間4h~2d,平均(18.2±0.4)h。患兒資料無特殊性,可用于研究調查。且本次調查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長全程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患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共包括三大方面,即發病趨勢、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治療。其中發病趨勢方面分為三個組別,包括季節、年齡、性別,各自生成獨立的組別資料,進行對比和統計。季節組分為春夏、秋冬兩個指標,年齡組分為低齡(4歲及以下)和其他(4歲以上)兩個指標,性別分為男、女兩個指標。臨床特點主要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以各類與疾病相關的典型癥狀作為分析對象,排除其他合并癥、先天性疾病造成的特殊臨床癥狀。臨床治療方面,主要分析治療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對不良發應發生的原因做進一步分析。其中治療有效率以患兒疾病痊愈為主要指標,同時排除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的患兒。不良發應強調與治療的相關性,對非治療因素導致的不良反應(如院內跌倒、劃傷以及飲食不當導致的感染等),不予統計。
1.3觀察指標
分析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趨勢和臨床特點,包括疾病多發季節、年齡、性別、主要臨床特點和臨床治療方法。
1.4統計學方法
調查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χ2檢驗計數資料,以SPSS 21.0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趨勢
回顧性分析發現秋季和冬季為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季節,與春季、夏季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患兒年齡、性別因素無明顯關聯(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表現
回顧性分析發現患兒典型癥狀為發熱和持續性咳嗽,與其他癥狀相比發生率明顯更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2.3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治療
回顧性分析發現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理想,但存在不良反應。結果如表3所示。
3討論
3.1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
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由支原體造成,支原體(mycoplasma)是一類沒有細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過濾菌器、可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增殖的最小原核細胞型微生物[1]。其侵入小兒呼吸系統后,可能快速破壞肺部功能,導致感染、炎癥。此前學者
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患兒的癥狀帶有相似性,且病情惡化的速度較快,有可能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我國每年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超過100萬,且發病率呈現增長趨勢,年均大約0.2%~0.3%[2]。目前多強調盡早診斷和治療,保證患兒生命安全。
3.2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病趨勢與臨床特點分析
從發病趨勢的角度來看,此前學者研究表明,秋冬季節為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季節,占比在60%~70%以上,本次研究中,秋冬季節發病患兒總數為247例,占比78.77%[3]。秋冬季節室外溫度較低,導致小兒機體免疫功能出現異常,會增加支原體侵入造成破壞的可能。本次研究表明性別和年齡不是影響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主要因素,但有學者認為,超過6歲的兒童以及常在室外活動的小兒發病率略高。
臨床特點上,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典型癥狀為持續性咳嗽和發熱,此前學者研究發現上述癥狀的發生率均在90%以上,本院研究中,出現持續性咳嗽的患兒占比94.59%,出現發熱的患兒占比97.77%。其他癥狀還包括影像學上的特異性等,也廣泛存在[4]。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可通過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效果理想,但如果未能有效控制劑量,可導致不良反應,包括消化系統異常、白細胞減少等,停藥后可消失[5]。存在用藥需求時,應與醫師進行交流,獲取專業的用藥劑量、方法指導。
綜上所述, 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于秋冬季節,患兒典型臨床癥狀為持續性咳嗽和發熱,可由醫師指導用藥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李建紅,任敏,崔云芝.肺炎支原體引起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特征[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9):48.
[2] 張亞琴.阿奇霉素口服治療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59):78-79.
[3] 連換杰,丁傳剛.小兒上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采取阿奇霉素治療的有效性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02(02):27.
[4] 趙曉毅.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關聯性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1):29.
[5] 王艷,李智瓊.被動凝集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小兒肺炎支原體抗體的比較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