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麗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碘131和抗甲狀腺藥物對于甲亢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文調查采用分組對照方法,所有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所收治的甲亢患者,本文選擇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為50例,觀察組選擇碘131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選擇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后本文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00%(37/50),兩組患者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4/5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8/50),兩組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結束以后的T3、T4和TSH等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和比較,本文的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對于甲亢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選擇碘131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抗甲狀腺藥物,碘131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改善患者的相關指標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碘131;抗甲狀腺藥物;甲亢
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在臨床上稱之為彌漫性甲狀腺腫或者稱之為Graves病,這種病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病癥,患者主要以高代謝群和彌漫性甲狀腺腫為主要表現,患者存在有皮損和相關眼癥[1-2]。臨床一般為患者選擇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能夠幫助患者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進行干預。最近這些年因為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選擇采用碘131進行治療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并且這種治療被廣泛的推廣[3-5]。本文為了進一步的分析碘131對于甲亢及治療的效果,選擇采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對照,分析兩種藥物治療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院所收治的甲亢患者,患者均在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入院接受治療,本文選擇100例按照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平均為50例。本文觀察組患者中,28例患者為男性患者,22例患者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42.5±6.2)歲;對照組患者當中,27例為男性患者,23例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43.8±7.4)歲。本文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甲亢患者,診斷符合甲狀腺疾病診斷指南當中,關于甲亢的相關診斷標準。采用統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并作出比較,本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本文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對照組患者選擇采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用藥。50例患者當中23例患者選擇采用丙硫氧嘧啶進行治療,患者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初始劑量為每日6片,當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以后,逐漸減少對患者給藥的劑量,同時將患者用藥維持在每日1片;此外,對照組當中的另外27例患者,均選擇采用甲疏米唑進行治療,為患者初始給藥劑量為3片,當患者病情獲得控制之后,可逐漸為患者減少用藥劑量,最終每日劑量維持在1片。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于所有患者均選擇采用碘131進行治療,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全身檢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來落實治療的方案。需要對患者病情程度和甲狀腺重量進行評估,以便于能夠確定最佳的治療時機?;颊咝杩诜?31進行治療,為患者給藥劑量主要為:(每g甲狀腺實際攝取碘131活度×甲狀腺重量)÷甲狀腺24h最高攝取碘131率,如果患者Teff短,則可以增加碘131的劑量,患者為一次性口服治療,總服用次數為:41例患者服用1次,6例患者服用2次,3例患者服用3次。全程碘131劑量=111~702MBq,中位數的水平為228MBq。
1.3觀察指標
對于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和比較,如果患者治療之后,甲亢癥狀得到消失,患者的T3、T4和TSH水平恢復正常,患者的甲狀腺大小也恢復正常,并且能夠維持超過6個月,或者患者出現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癥狀,則說明患者治療痊愈;經過治療后,如果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部分好轉,血甲功能并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則判斷臨床治療好轉;經過臨床治療以后,如果患者臨床癥狀為加重,血液檢驗仍然為甲亢,則表示患者治療無效。
評價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的T3、T4和TSH水平,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結束之后的T3、T4和TSH水平等相關的計量資料檢驗選擇采用t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檢驗則選擇P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本文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00%(37/50),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價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4/5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8/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結束以后的T3、T4和TSH等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和比較,本文的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討論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甲亢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選擇碘131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抗甲狀腺藥物,碘131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改善患者的相關指標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丹,許彤,陸艷紅.甲狀腺癌術后口服碘131治療后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3(02):640-641.
[2] 付婷婷,劉金玲,朱曉微.甲狀腺癌術后患者口服碘131治療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4,23(11):145-146.
[3] 朱博.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131I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25(13):209-210
[4] 李瓊,劉國紅,陳思慧,等.護理干預在甲狀腺癌手術及131碘治療前后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22(01):3384-3386.
[5] 吳保坤.甲狀腺癌術后口服131碘治療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32(20):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