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 目的:探究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3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接生方法,觀察組給予無保護會陰接生,分娩后,比較觀察兩組產婦會陰側切率、產后出血率及第二產程時間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會陰側切率為4.00%(6/150),產后出血率為2.67%(4/150),對照組為14.00%(21/150)、8.67%(13/150),經比較觀察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2.01±9.83)min,對照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4.14±10.35)min,兩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效果良好,降低了產婦會陰側切率和產后出血率,有利于促進產婦恢復,提高了產婦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產房;無保護;會陰接生
產婦分娩中常會用到會因側切術,該手術能夠預防會陰大面積撕裂,但是也會在產婦會陰處留下一定的傷口,增加了產后感染的幾率,對產婦恢復產生不利影響。世衛組織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對婦產科工作提出了建議,認為接生時產婦的會陰側切幾率應當控制在20%以下,能夠保持在5%左右是理想狀態[1-2]。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無保護會陰側切在分娩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分娩安全性,保證了產婦順利分娩[3]。為研究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本文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兩組給予不同的接生方法,取得了一定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3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0例。對照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6.9±4.5)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9.1±1.2)周;觀察組: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4±4.2)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3±1.1)周。兩組產婦在孕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的接生方法。如下:取產婦膀胱截石位,助產士在旁與其溝通,指導產婦用力,胎頭到達會陰時,助產士需用右手放在產婦會陰位置,保護目標,控制胎兒分娩速度,胎兒娩出后剪短臍帶。
觀察組產婦給予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方法。如下:在子宮口全開的基礎下,助產士指導產婦進行腹壓,胎兒露頭后,采取常規方法進行會陰清潔消毒,給予會陰神經麻醉,之后,在軟產道和胎兒露頭位置涂抹適量的石蠟油,同時,助產士嚴密關注產婦產程和胎兒情況,安撫產婦,維持其情緒穩定。胎兒壓迫下,產婦會陰逐漸擴張,助產士指導產婦呼吸吞吐,均勻用力,同時右手托住胎兒頭部,控制胎兒分娩速度,避免產婦分娩過快。胎頭娩出后,應及時清理胎兒鼻腔、口中的異物;產婦宮縮間隙,助產士幫助產婦盆骨斜頸位置勻速娩出胎兒前肩,后抬高胎頭娩出后肩,胎兒分娩后,剪短臍帶。
1.3評價指標
記錄患者第二產程時間,記錄會因側切例數,計算會陰側切率,嚴密觀察產婦產后24h情況,記錄產后出血例數,計算產后出血率。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4.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用率表示,使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會陰側切率為4.00%(6例),產后出血率為2.67%(4例)對照組為14.00%(21例)、8.67%(13例),經比較觀察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2.01±9.83)min,對照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4.14±10.35)min,兩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在當前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對生育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產婦的生育觀也有了轉變,認為自然分娩更加符合人體規律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會陰側切對產婦的影響較大,有很大的創傷性,產婦產后傷口感染的幾率也增大,并且產后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及其手術恢復效果[4]。替換該種手術成為醫學界和臨床上的研究熱點[5]。無保護會陰接生又稱為適度保護會陰法,是指在不保護會陰的前提下,或者必須時將會陰托起,幫助產婦自然分娩,在助產士的監控下,控制胎兒分娩速度,在宮縮間期,輔助胎兒慢慢娩出。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能夠減少分娩過程中對產婦會陰的傷害,加強會陰彈性和延展性,降低產婦會陰側切率,對產婦生產過程給予有利保障,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逐漸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本文選取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3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給予不同的接生方法,觀察組患者會陰側切率為4.00%(6/150),產后出血率為2.67%(4/150),對照組為14.00%(21/150)、8.67%(13/1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2.01±9.83)min,對照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4.14±10.35)min,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效果良好,助產士在分娩過程中,指導產婦如何用力,如何進行呼吸,降低了產婦會陰側切率和產后出血率,分娩時間也少于傳統方法,有利于促進產婦恢復,提高了產婦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旭燕.產房護理實踐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匯,2017,(12):270.
[2] 朱艷平.產房護理實踐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6):11154-11155.
[3] 包理麗,劉玲珍,繆燕華等.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的臨床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02(03):72-74.
[4] 帕麗旦木·艾拉.產房護理實踐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253.
[5] 劉學琴.基于條件篩選的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模式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