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張磊 李韜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省鄭州市 451450
根據國內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了3.2億輛。并且我國近5年機動車年均增量1500多萬輛,機動車駕駛人數量也呈現大幅增長勢,年均增量2057萬人,機動車駕駛人在2018年也突破4億人,并且這個數量還在一直的增加。從各種數據顯示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在迅速健康的發展,汽車的保有量不斷的達到新高,但是與之帶來的一些次生問題也出來了,所以對報廢的汽車的怎么合理的處理和回收,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解回收利用環節廢棄物的產生和增加回收利用率,最小化廢棄物的填埋量和對環境的污染,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使當前我們必須正視和迫切解決的問題。筆者希望通過分析國外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回收的經驗和國內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我國報廢車的回收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國家的環保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汽車作為一個消耗品,與其他任何家用電器、設備一樣,任何零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達到設計的規定的使用年限,汽車的一些主要零部件如剎車系統、轉向系統以及發動機等主要的零部件都會嚴重磨損,甚至失去其應有的工作性能,如果這樣的車在路上,不但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更是對路人的生命更是一種不負責任。
據環保部門統計數據分析,在汽車排放污染物總量中,80%以上的污染物來自于行駛的舊機動車。由此可見,已經接近或者達到報廢年限的舊機動車,作為大家俗稱的“油耗子”的舊機動車,仍然在馬路上繼續行駛,是尾氣排放污染空氣,引起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
2.1.1 美國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管理現狀
美國汽車工業發展較早,其汽車的拆卸、回收、再制造企業已經形成成熟的市場模式。在1991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就已經成立了車輛回收聯盟,并出資研究、開發報廢技術,規范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技術。1994年,車輛回收聯盟與美國能源部聯合資助芝加哥大學的Argonne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塑料協會共同簽署合作研究與發展協議。2001年國家能源部牽頭相關部門又共同完成了《未來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指南》,明確指出美國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率要在2020年達到95%的目標。在美國強有力的產品責任法規、環境保護法加上各州一系列的補充法規監控下,形成具有強大的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的市場驅動機制,確保回收利用行業的良性循環。
2.1.2 日本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管理現狀
早在2002年,日本就出臺《汽車回收再利用法》,并在同年的7月通過國會審議,于2005年1月1日起開始在國內實施。通過該法的實施,日本的廢舊機動車回收在2008年達到了77.8%,通過這樣循環利用的方式,日本廢舊車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達80%左右。同時日本一些商販,還以非法手段把廢舊機動車以二手車的名義出口到國外,這些車輛占到日本廢舊機動車的20%以上。
2.1.3 歐盟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管理現狀
為了防止污染環境,做到可持續發展。歐盟在2000年頒布《關于報廢汽車的指令2000/53/EC》,之后的10年里對這個指令進行四次修訂。在ELV指令中,明確了歐盟報廢汽車的回收目標。ELV指令有效的使歐盟各個成員國的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5%,廢舊可再生的材料的再利用率也達到85%以上,通過這樣一套完善的體系建立,歐盟實現了不僅節約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汽車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污染氣體的排放量,也減少了汽車廢棄物的處置量,實現了可繼續發展的目標。
在我國汽車工業不斷壯大的同時,我國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一些關于報廢汽車方面的法規。在2001年,國務院頒布《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2006年四部委聯合頒布《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政策》,2009年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報廢汽車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等,2010年,國務院公布《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這些政策的出臺都是在管理上做出明確的規定,并且重在加強對廢舊車回收技術的引導和資助;強調了政府的職能的重要性,而沒有從如何調動行業協會加入報廢車的回收以及如何調動車主自主自愿報廢的角度去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但缺乏統一的監管部門,跨地區、跨部門的監管和執法過程,容易出現監管“真空”和責任落空情況,以上綜合因素,是導致我們國家汽車回收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結合先進國家的經驗和管理方法,為了更好的完成報廢汽車回收報廢工作,實現汽車報廢率最大化、回收率最大化、使用率最大化、社會危害最小化、污染降到最小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
3.2.1 制定報廢車回收法律法規,明確劃分責任
在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過程中,可以學習歐洲“誰生產誰負責”,日本“誰使用誰付費”,美國市場化機制模式,可以結合中國國情,取其精華,制定出適合中國發展的報廢汽車回收模式。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使二手車的回收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因此,首先可以從制定制度的角度入手,完善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的法律法規,劃分責任,該誰負責誰負責。其次盡量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做到監管“無真空”和責任“無落空”,嚴厲打擊非法拆解企業,加大力度保護和獎勵合法拆解企業,扭轉目前國內報廢汽車回收市場無序、無監管、無利潤的局面。
3.2.2 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廢舊車回收技術的研發
目前,回收拆解企業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回收技術不成熟,對廢舊的分類,對污染材料的處理技術與國外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先進的自動化拆解設備。所以應該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的技術,同時督促國內的科研機構加大對報廢車拆解技術,分類技術、處理技術、回收技術、再利用技術的研發,在國內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資質上合格、技術上過硬、信譽上可靠、責任感強的報廢車回收企業,這樣真正做到從資金上給予企業大力支持,在技術上給予指導,能夠有效的提高報廢車的回收率。
3.2.3 設立制度,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使用率
在汽車生產使用材料中,除主要制造原料鋼材、生鐵,鋁合金外,大量橡膠、塑料、有色金屬也被廣泛采用,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本來國內的汽車回收企業技術就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這樣對回收企業在技術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汽車生產企業能夠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使用量,積極開展“綠色設計,”增加社會責任感,這樣減輕了汽車回收企業在處理污染物的負擔和技術要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環境。
3.2.4 加大普法教育,讓全民加入報廢車監督行列
在國內,報廢車仍在使用的幾率是比較高的,經常出現車輛達到了使用年限,在中大城市由于監管比較嚴,容易被查,這樣很多不負責任的車主如果直接把交給汽車回收企業,原因是回收金少,而如果把車倒手賣到監察不嚴的農村地區,這樣就會多賣出更高的價錢,而因為部分地區教育落后,認識不到報廢車輛技術狀況差,安全隱患極大。開展多形式的報廢車回收教育知識,使廣大民眾認識到報廢車輛的技術狀況安全性能低,且部分報廢車輛駕駛人未經過正規駕校培訓、未參加駕駛員考試取得駕駛資格,交通法制觀念淡薄,交通知識缺乏,機動車駕駛技術不嫻熟,極易釀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3.2.5 制定安全測試技術,加大二手零件的使用率
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建立企業高校開發回收新技術體系、加大宣傳讓民眾了解報廢車繼續上路的危害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報廢車造成的危害。同時我們應該清晰的認識到,報廢車雖然整體報廢了,但是里面的很多零件經過處理以后,若能夠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是可以再循環利用的,如果這一點在處理好,可謂是真正做到了回收利用,但是如何避免市場上新零件和回收零件魚目混珠復雜的現象,又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從中國作為汽車世界大國的角度出發,分析作為汽車大國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要清晰的認識到大國背后的一些數據,報廢汽車時代的來臨,環境惡化時代的來臨。文章借鑒歐盟、美國、日本等組織和國家在報廢車處理處理方面的經驗,結合國內的具體國情,從法律法規、技術支持、企業參與、民眾監督、二手零件利用等角度系統的分析國內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報廢汽車大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報廢車回收之路,希望為祖國的汽車報廢事業,為祖國的藍天白云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