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青
西晉惠帝初年,關中大鬧饑荒,瘟疫橫行,同時陜甘地區多次爆發少數民族叛亂,中央派軍討伐,于是戰禍又起,百姓苦不堪言。
艱險處境之下,當地六個郡的百姓開始攜妻挈子地向有糧食的地區逃亡。數萬難民進入漢川,得到當地豪俠的幫助。但漢川并不富裕,容納不了太多難民,于是他們考慮到巴蜀尋覓生機。
難民組成請愿團,先到漢中長官那里請愿,希望能夠借道入蜀。請愿書通過層層渠道傳到中央,換來的卻是極力阻撓。中央派欽差大臣李苾來到當地,號稱安撫難民,其實也承擔著監視、控制難民的任務,嚴防他們進入劍門關。究其原因,當然是為“維穩”,避免難民流竄造成各種不安定的因素。
無法南下謀生,在本地又活不下去,難民進入兩難境地。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采用最傳統也最實際的辦法——賄賂,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嘛。他們辛辛苦苦地籌了一大筆錢,私下交給李苾,懇求他幫忙通融。這招果然藥到病除,李苾立刻上疏,說:“如今難民多達數十萬口,遠非漢中所能養活。而巴蜀倉庫素有屯糧,又逢豐收,最好準許他們前去謀生?!崩碛扇绱苏敚f法又如此簡單,但錢沒花到位時人家就是不肯張口。
難民終于得以進入巴蜀,靠幫當地人種莊稼、做工藝維生。但中央很快又后悔了,下令陜甘當地政府立刻召回這批難民。難民打聽了一下家鄉的消息,互相轉告說:“那里正亂成一鍋粥呢,千萬不能回去!”于是他們求見益州州長羅尚,請求延期返鄉。當然,他們少不了又破費一番,這才獲得短暫的拖延。
一直拖到七月,眼看期限將至,羅尚再貪財也不敢抗命了,要求難民立刻動身。偏偏這年雨水很多,稻子的收割時期推遲,打工的難民等不到收成,也就無法籌措路費,但政府并不管這些。難民代表又去找羅尚協商,這次他們空手而來,自然沒被批準。
難民不斷派代表懇求羅尚,但形勢越來越緊張。益州境內軍馬林立,四處都是關卡,政府準備采用強制手段驅逐難民。數十萬難民被逼人絕境,索性觸底反彈,集結起來建立城寨,成為一支反抗政府的武裝力量,并將羅尚大軍數次擊敗。
羅尚被難民的戰斗力驚呆了,找到難民代表閻式協商,希望雙方能夠和平處理矛盾。閻式答道:“人都懷念故鄉,如果條件允許,誰不愿回去呢?但政府始終對我們的難處視而不見,連最簡單的要求都不肯滿足。從前我曾與您反復討論,如果采納我的建議,放寬難民動身的期限,最多到九月便可集合完畢,十月便可上路返鄉,何至弄到今天的地步?”
羅尚聽了非常后悔,但現在說什么都來不及了,決定獨立斗爭的難民與政府已然對立。經過一番圍剿與反圍剿,身處絕境的難民艱難獲勝,然后自立政權——這就是五胡十九國時成漢國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