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牟瑩瑩
摘 要: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城市污染性氣體的排放量逐漸增長,使得大氣環境當中存在多種顆粒物,形成了顆粒物污染現狀。在顆粒物污染的條件下,會帶來很多嚴重大氣災害,例如酸雨等,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農作物等受到損害,同時顆粒物是會不斷下降的,當其下降到與人接近的高度之后,就可能被人吸入肺部沉積,使人的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見大氣污染的危害性很大,有必要采取預防措施以及治理措施來改善大氣顆粒物污染狀況。
關鍵詞:大氣環境 顆粒物污染 預防與治理
中圖分類號:X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131-02
現代社會的工業生產、部分發電方式、行車都會造成較大的廢氣,這些氣體當中在產生源的影響下,其中會帶有硫酸、硝酸等具有化學特性的顆粒狀物質,這些物質在長期的廢氣排放條件下,不斷在大氣環境當中累積,現今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濃度,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避免大氣顆粒物污染繼續惡化、降低現大氣顆粒物污染程度,是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對其預防與治理措施進行分析具有實踐意義。
1 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形成原因
要對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進行預防和治理,就必須先找到相應的方向,那么在普遍案例的角度上,此污染現象大多因為三大因素所引起,即工業生產煙氣排放、火力發電氣體排放、汽車尾氣排放,下文將對這三大因素的影響表現來進行分析。
1.1 工業生產煙氣排放
工業生產是制造顆粒污染物的“大戶”,因為在大部分工業生產當中,為了滿足部分生產工藝的動能需求,需要通過燃燒等方式來消耗一些原料,那么在這些原料燃燒的過程當中,首先必然會產生煙氣,同時煙氣會隨著相應渠道被排放到大氣環境當中,其次原料當中的一些體積微小、重量極低的顆粒物就會隨著煙氣被一同排放,此時就導致大氣環境當中出現顆粒物污染問題。此外,介于工業生產燃燒原料的特性,其產生的顆粒物通常都具有化學特性,對于人體而言有毒有害,所以工業生產煙氣排放是一項高污染性的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表現[1]。
1.2 火力發電氣體排放
首先根據現代發電方式來看,其中火力發電依舊處于主力發電方式的“隊列”中,那么在火力發電流程上,其也需要通過燃燒煤炭等才能實現發電動能,相應會造成巨大的煙氣,而此類煙氣當中往往帶有硫酸、硝酸等物質,此類物質是引發酸雨現象的重要物質,即當此類物質在大氣環境當中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隨著自然降雨機制一同下落,在此現象下,大地土壤會受到嚴重影響,相應農作物或其他林業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嚴重威脅生態環境,所以有必要對此進行治理。
1.3 汽車尾氣排放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汽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各大城市的汽車數量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此時介于汽車行駛時的動能產生原理,其同樣會排放出一定量的尾氣,這些尾氣本身就具有大量的顆粒物,具有環境污染表現,同時還會帶動周邊粉塵一同上升到大氣環境當中,導致大氣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形成現在常見的“霧霾”環境,這對于人體健康有著巨大影響。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個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形成原因以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會造成顆粒物污染,例如城市建設、堆料場會造成揚塵現象,此類因素的影響程度雖然不及三大主要因素,但依舊可觀,所以需要引起重視。
2 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預防措施
2.1 控制氣體排放量
在現代技術背景下,工業生產、火力發電、汽車行駛當中的煙氣排放還無法完全消除,所以必然會造成污染現象,但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是具有自然沉降作用的,即煙氣中的顆粒物會緩慢下落到地面,此時采用人工治理方法可以消除污染,所以在理論上,如果能夠降低煙氣排放量,使得顆粒物污染現象減輕,再結合人工治理,可以避免污染現象惡化,具有預防性意義,因此在實際層面上,各大城市的環境管理部門應當對城市區域中的氣體排放量進行控制。那么為了實現氣體排放量控制目標,首先需要依照人工治理能效,設立相應的排放量標準,只有在排放量處于人工治理能效的范圍內才能產生理論效果,其次面對各類造成大氣顆粒物污染的原因,在控制標準上要保持針對性,即不同因素的氣體排放量標準不同,否則會引起沖突,例如工業生產的煙氣排放量較大,如果要求其依照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來進行控制,勢必使得工業生產效率與規模達到一個極低的水平,這對城市發展、行業發展都有不利影響。另外,關于各類因素的氣體排放量控制方式,本文建議針對工業生產可以適當控制工業生產規模擴張,要求工業單位在煙氣排放渠道上設置過濾設備,以降低煙氣內的顆粒物;針對火力發電,同樣可以采用工業單位控制方法,但更建議采用新能源發電方法變相控制火力發電煙氣排放;針對汽車行駛,建議定期采用濕法作業,降低低空揚塵濃度[2]。
2.2 大氣環境監測
因為大氣環境顆粒物濃度是一項動態性的數值,其在任何時候都會出現變化,所以在預防角度上,要避免大氣環境顆粒物濃度增長,勢必需要了解當前動態變化表現,當濃度超過規定標準,則再進行治理。那么在大氣環境顆粒物濃度檢測方法上,本文認為相關單位應當定期采用氣體采樣法,即定期對氣體進行采樣,確保樣品數量充足并具有代表性,之后通過氣相色譜法等方法對所有樣品進行測定,通過測定結果可以了解到當前大氣環境中顆粒物的濃度,當濃度超標則需要進一步對氣體排放量標準進行調整,同時需要加緊治理工作的開展。
3 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治理措施
3.1 水域利用
大氣環境中的顆粒物會緩慢下降到地面,那么在理論上當顆粒物進入地面或低空環境時,人工就可以采用凈化方法來進行處理,而實際上如果直接對氣體或土體進行凈化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但在水體角度上其不但具有顆粒物承載性,還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與滲透性,所以對水體凈化要輕松很多,因此在相關研究當中,為了對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進行治理,提倡水域利用法。水域利用法主要是在城市環境當中建設龐大的水體,由此來接受下降的顆粒物,當顆粒物在水體當中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通過濾網或生物凈化法,可以將水體當中顆粒物排除,即保障了水體純凈也實現了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治理目標,所以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此外,在使用水域利用法時要注意實時監測水域當中顆粒物的濃度,如果濃度接近標準上限,就要進入凈化作業階段[3]。
3.2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是一種典型的生態治理方法,因為多數植物都具有空氣凈化的自然機能,因此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即可大面積的對空氣進行凈化,同時介于植物根系對土體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環境沙土化,相應揚塵污染的程度也會降低,所以該方法同樣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那么在實際植樹造林工作當中,首先要確認作業地址,通常情況下建議選擇在公路、工業園區附近,使得該方法能夠更直接的對環境進行治理,其次要重視種植規模,因為只有在造林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對煙氣進行治理。此外,為了保障植樹造林方法長期有效,需要重視林區管護工作。
4 結語
本文主要對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的預防與治理措施進行了分析,分析首先了解了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的形成原因,并對各類原因的影響表現、影響程度進行了簡單闡述,其次圍繞各類原因,分析了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預防措施,對各項措施當中的注意事項、應用方法進行了說明。最終對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治理措施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各項措施的治理原理以及應用方法。
參考文獻
[1] 高健,柴發合.我國大氣顆粒物污染研究及其對控制對策的支撐[J].環境保護,2014,42(11):32-34.
[2] 馬未瑋.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的預防和治理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29(5):64.
[3] 王書肖,趙斌,吳燁,et al.我國大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目標和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15(2):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