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紅
摘 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溫飽的源泉和生存的基礎。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管理是重要的經濟活動,而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對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其中,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已經成為新時期的重要研究項目。本文論述了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涵義以及在推廣應用中發現的缺失和漏洞,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和方案。
關鍵詞:信息化 農業經濟 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4(c)-0184-02
農業是我國的重要行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改革開放使得各行各業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也包括了農業,特別是科技的進步,使得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農業的發展始終關系到社會發展的利益,21世紀后,全世界的信息技術革命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此。農業信息化是國家和人民經濟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未來的農業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普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1 信息化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體現在對農業技術培訓的信息化、農業市場的信息化和農業生產各要素的信息化等,因此其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建設新農村的社會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必將廣泛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去[1]。
1.1 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技術更新速度飛快,信息技術與其他技術和產業的交叉和融合逐漸變得豐富和多元化,信息化也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實現新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將信息化技術很好地融入到農業經濟管理之中,將會更好地促進傳統農業的發展,給予它新的發展機遇。首先,從前封閉的信息傳遞,讓農民無法了解市場需求和動態發展,由于信息閉塞而導致優質農產品的滯銷現象層出不窮,而信息化農業管理將能夠解決這一個問題。農民能通過信息化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將產品信息傳遞出去,找到了更多的銷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做到增產、增收。收入的增加,將增強農民開展農業的信心,降低了大規模進城務工的所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同時縮小了貧富差距,更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1.2 有利于改變農業經濟的模式
在市場化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農業發展還存在很多的薄弱環節,因而導致了我國農業發展也還十分的緩慢。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推廣運用,將帶來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使得農業朝著知識型持續發展,形成知識型農業經濟。在這個大背景下,高新科技以及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到傳統農業領域中,給傳統農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激發了它的活力。所以,信息技術的注入,使得農業經濟的模式將不再局限在傳統的農業之中,而開始向知識型農業轉型。
1.3 有利于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實力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競爭力,因此產業的強力競爭也隨之而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農業要實現經濟模式化、產業化經營,才能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得新的生機和發展。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之中。
2 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2.1 明確政府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職責
在實施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管理時,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總體規劃、統籌全局的作用,因此,強化和完善政府的職責十分重要。首先,要強化政府的總體規劃職責,建立規范統一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平臺,同時進一步完善信息傳播與傳播相關系統。充分調動各地區、部門和行業中優秀人才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使他們各司其責,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提前規劃、分工合作、統籌布局的工作。其次,要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對于掌握的農業經濟信息要進行充分的分析、準確地定位,把各區域中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信息整合和梳理,真正發揮農業生產的引導作用。最后,要加強政府的監督職責,這是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對相關基礎工程建設和實施進行監督的重要工作?,F在國家在財政投入方面也開始向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傾斜,而國家則必須要加強對基礎建設的監督,避免出現該建設的地方沒有建設工作沒做到,而有點地方則出現“錦上添花”浪費資金的現象,與此同時,要制止腐敗現象的發生[2]。
2.2 做好農民信息化意識提升的教育培訓工作
由于農村信息閉塞,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信息化管理的意識無法根治于農民的心中。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把青壯年勞動力帶離農村,而農村只剩下了受傳統思想影響較為濃厚的老年人,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對于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信息的快速更新無法適應,也較難接受新的技術。因此,這許多的原因導致了農業信息化的意識很難推廣,更不要說實際應用了,這就大大限制了農村信息平臺的構建,信息化難以作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上,也就談不上發揮信息化的作用了[3]。綜上所述,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是推廣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的關鍵之所在,要做好這個工作,要做到如下幾點:
(1)要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制定增強農民信息化意識的培訓活動,同時,也要做好農村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工作。(2)打造農業信息化技能培訓的平臺,實現在線培訓,拓寬農民信息化學習的渠道。(3)組建專家團隊,開展送教上門活動。這只團隊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培訓指導過程中,將信息技術和農業生產較好地結合起來,讓農民充分體驗到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3 做好農業經濟信息服務工作
互聯網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信息技術使農村地區的信息交流更加容易和迅速。農民作為農業經濟信息的主要接收者,他們更愿意通過傳統媒體,諸如報紙、電視等來獲取信息,因此要讓農民逐漸接受互聯網信息的優勢和所帶來的便利,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1)要樹立農業信息網站在農民心中的權威性,特別是鄉鎮農業信息網站所發布的信息,一定是準確有效的,完整的,跟農民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才能吸引農民的瀏覽,從而建立對信息網站的信任。(2)要積極融入傳統媒體和社會媒體,科學地整合農業信息,擴大信息的來源渠道和傳播渠道。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更快、更好地把農業信息傳遞出去,避免重復信息,把網絡運營的成本降低,把網絡運營的成本降低,切實提高網站的服務水平。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將農業發展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必然的趨勢,它能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當前,我國由于各種原因的阻礙,還不能十分順利地推廣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工作,但隨著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必然能夠最終做好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各項工作,為我國的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泳.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2(9):162.
[2] 王亞輝.淺談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2011(12):67.
[3] 武云.淺談信息化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時代經貿,2018(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