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摘 要:本文通過對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的三種車型應用案例研究,針對其結構特點進行設備結構優化,為從現有的設備堆積向一體化系統集成轉變,以及為車載信息采集設備由簡單的物理集成向邏輯集成轉變尋找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輔助決策、指揮調度以及信息資源整合,同時為實現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和快速處置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撐。
關鍵詞:信息采集 結構方案 應用案例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166-02
Abstract: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ree types of vehicl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latform,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equipment structure according to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isting equipment accumulation to integrated system integration, as well a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imple physical integration to logical integration of vehicl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qui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rapid response to emergencies, assistant decision-making, command and dispatch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chiev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apid disposal capabilit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ructure scheme; Application cases
由于道路運輸面廣線長點多的特點,運政、城管等稽查執法分散在廣大的區域中[1],一方面難于發現現場執法人員可能存在的執法不規范或違法違紀行為,另一方面對現場出現的與經營業戶的矛盾及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難以分清是非責任。加上暴力抗法,沖關沖卡時有發生,運輸市場執法的難度越來越大,執法人員的安全風險和瀆職風險越來越大[3]。必須通過科技手段,使執法現場變得透明。車載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是固定指揮通信中心的擴展和延伸,能夠將事件發生現場的情況迅速反饋到固定指揮中心,并在事件現場附近構成現場指揮平臺[2]。因此,急需探討一種適用各種車輛的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設計方案,來滿足基層實際和實戰要求,為信息采集系統裝備現代化提供支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 信息采集車結構總體技術要求
信息采集車主要功能是:接到調度指令或緊急救援時,對救援現場進行實時音視頻采集,并將采集的信息實時上傳至省應急指揮中心,同時現場通過車載LED信息發布屏對現場救援人員發布相關誘導信息,指揮調度各救援部門進行現場施救,有效維持救援現場秩序。
其結構主體要求:車載設備采取加固和固定措施,并具備快速拆裝、整車美觀的特點。車載設安裝不破壞原車車體及設備結構,同時車輛改裝后需符合有關車輛的安全技術標準,確保車輛的各種技術指標應與原載車的相應指標相同或接近。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1.1 A型(轎車型\越野型)結構總體方案設計
信息采集車的載車平臺采用豐田普拉多越野車型,整個車載系統裝備包含車外、車內兩部分方案設計。
1.1.1 車外結構設計
車外設備主要放置于車頂的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利用警燈安裝專用拉鉤直接固定于車頂。如圖1所示,車頂的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設備安裝方式為:
(1)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間上部安裝車載遙控攝像機;
(2)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的型材下部中間安裝拾音器;
(3)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部最外側對稱安裝紅藍警燈;
(4)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部空間通過轉接板安裝車載無線視頻服務器;
(5)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外部后方均布內置設備的吸盤類通信天線。
1.1.2 車內結構設計
由于該車主要用于日常執法,為保證車內部有足夠的空間提供給執法人員使用,所以對車內內部空間盡量保持原車設計,對車體內部的改造主要有以下事項:
(1)車前部引擎蓋內部右前部安裝警報喇叭;
(2)主、副駕駛座之間的儲物箱放置有線警報控制手柄;
(3)副駕駛座前儲物盒內放置筆記本電腦的網絡接頭;
(4)并在副駕駛座前儲物箱放置便攜式車載逆變電源,以便筆記本電腦的取電。
1.2 B型(商務型)結構總體方案設計
信息采集車的載車平臺采用馬自達8-商務車型,整個車載系統裝備包含車外、車內兩部分方案設計。
1.2.1 車外結構設計
車外設備主要放置于車頂的一體化小型警燈內,利用警燈安裝專用拉鉤直接固定于車頂。如圖2所示,車頂的一體化小型警燈內設備布局為:
(1)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間上部安裝一體攝像機;
(2)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的型材下部中間安裝警報喇叭和拾音器;
(3)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部最外側對稱安裝兩只強光搜索燈,向內為對稱安裝紅藍警燈;
(4)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部空間通過轉接板安裝車載無線視頻服務器;
(5)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外部后方均布內置設備的吸盤類通信天線。
1.2.2 車內結構設計
由于該車主要用于日常執法,為保證車內部有足夠的空間提供給執法人員使用,所以對車內內部空間盡量保持原車設計,對車體內部的改造主要有以下事項:
(1)主、副駕駛座之間的儲物箱放置有線警報控制器的手柄;
(2)車內副駕駛位前方遮陽板加裝遮陽板顯示屏;
(3)車內主、副駕駛座位的頭枕上加裝頭枕顯示屏;
(4)副駕駛座前儲物盒內放置有線一體攝像機控制手柄,并預留網絡接頭;
(5)并在副駕駛座前儲物箱放置便攜式車載變電源,以便便攜筆記本的取電。
1.3 C型(貨車型)結構總體方案設計
信息采集車的載車平臺采用東風天錦車車型,整個車載系統裝備包含車外、車內兩部分方案設計。
1.3.1 車外結構設計
車外設備主要放置于車頂的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利用警燈安裝專用固定件直接固定于車頂。如圖3所示,車頂的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設備布局為:
(1)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間上部安裝一體攝像機;
(2)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的型材下部中間安裝警報喇叭;
(3)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內部最外側對稱安裝兩只強光搜索燈,向內為對稱安裝紅藍警燈;
(4)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中部空間通過轉接板安裝車載無線視頻服務器;
(5)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外部后方均布內置設備的吸盤類通信天線;
(6)車側與車尾分別定制通過轉接板安裝固定攝像機,實現對車輛側方與尾部的區域監控。
1.3.2 車內結構設計
由于該車主要用于日常執勤,為保證車內部有足夠的空間提供給執勤人員使用,所以對車內內部空間盡量保持原車設計,對車體內部的改造主要有:為主、副駕駛座之間的儲物箱放置有線警報控制器的手柄和智能控制鍵盤(帶顯示屏)。
2 結語
方案A由于車型較小,空間有限及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主要應用于城郊、鄉鎮及山區的快速機動,應急救援,現場指揮等地理環境較復雜地區。且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安裝于車頂,保留了原車內部空間,適用于執法人員攜帶大量的勘測工具的行業,如:路政、運政、交警、公安、人防等部門。
方案B由于車型及車內空間較大,主要應用在市區、鄉鎮的快速機動,應急救援,現場指揮等地理環境較好的地區。且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安裝于車頂,保留了原車內部空間,適用于執行特殊任務和應急救援的行業,如:城管、運政、交警、應急等部門。
方案C由于車型較大,集成式信息采集平臺安裝于車頂,并在其四周分別安裝監控設備,實現對車輛周邊視頻信息的采集與傳輸,多適用于執行日常巡查,信息采集等行業,如:城市市容管理等部門。
以上三種方案設計雖然其應用環境不同,但是均有效的解決了目前市場上信息采集車設備凌亂、擁擠問題,降低了系統功耗;同時一體化流線型設計,集中控制系統軟硬件無縫集成技術解決了多個控制器操作不便等問題,極大的提升信息采集車系統集成度,使得車載設備由簡單的物理集成向邏輯集成轉變,使得信息采集車由現有的設備拼裝向整車一體化系統方向轉變。對于促進小型應急指揮通信車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道威.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在種子行政執法中的具體運用[J].種子世界,2015(2):24-25.
[2] 陶龍.中型應急指揮一體車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6.
[3] 程小飛.交通綜合執法中暴力抗法的特點及對策[J].交通企業管理,2018,33(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