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梅
摘 要:通過分析目前我國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現狀,總結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得出機電一體化專業改革的必然性,進一步給出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理實一體化”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強化培養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建立與企業合作機制、改革學科體制下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導向的一體化的課程教育體系,從而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束縛,加以創新,促進教學效果提高。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專業 教學模式改革 理實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218-02
在很多的高等職業院校為更加突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特色,都在開展積極的探索和教學改革。機電一體化專業具有概念抽象、知識點分散、分析方法多樣等學科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割裂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產生了不利影響,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復雜、晦澀的知識點轉化為實際問題,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科特點。
1 改革的必要性
1.1 機電一體化教學課時太少
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化,機電專業的課程出現了明顯縮減,教學內容很多,但是教學課時嚴重不足,如何在眾多的專業課程中合理安排課程,提高機電一體化教學的課時是提高教學質量面臨的一個較大難題。
1.2 單一的教學模式
目前各高職院校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偏重理論教學,在電氣控制電路、基本控制環節的設計、設計環節的敘述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原理圖較多,文字敘述比較枯燥,學生們沒有接觸過實物,很難理解其中的一些操作環節,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鉤。
1.3 理論與時間發生脫節
目前高職院校開展機電一體化教學主要是分為兩個模塊: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實踐的教學環節主要在企業中完成,總體上這種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能力,但是目前這種教學模式還是表面形式,并沒有真正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種模式下的學校和企業有一定聯系,但是合作并不全面,其實質是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習的場所,由于企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不到位使學校對企業需求人才技能不了解,依然按照教材開展教學,兩者直接割裂開來。目前我國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探索在新的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環境下與企業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1.4 學生知識陳舊,機電設備的升級換代加快
電子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機械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機電一體化知識領域的更新周期加快,傳統技術不斷升級進步,造成低技術崗位不斷消亡,高新技術崗位不斷增加。
2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
“理實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任務為驅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能力培養目標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突破了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的問題。這種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設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項目開展實踐活動,以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邊學、邊做的模式下,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的框架,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的獲得成就感,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擴大的求知欲,對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具有很大益處,教師通過演示的過程,加入理論知識的講解,這種抽象內容與直觀演示的交替進行,幫助學生完成了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的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加適應崗位的需要。
3 改革解決的主要問題
機電一體化的改革將工學結合起來,將課程建設為基礎,以校企合作機制體制的創新為突破口,充分利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嚴格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念進行專業建設和改革,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創新。
3.1 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理實一體化的推進,需要大量的理論知識豐實、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由于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歷史原因,導致教師的綜合水平相對不足,因此,學校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校企可以加深合作,例如可以讓學生進入企業,通過掛職鍛煉或者技術支持的方式,讓教師先進入企業中去,參與企業的設計生產及研發過程,了解企業的文化,企業對相關技術人才的要求,把企業中的文化、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帶入到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把教師的終身學習、拓展學習、能力提升作為考核評價指標。
3.2 明確培養目標,改革教學方式
本著以理論知識服務于實踐操作技能的需要,將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應會的操作技能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工作過程中的改革,堅持將能力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遼寧省老工業基地為例,以基地對機電一體化人才崗位技能的需要,培養面向基層,面對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3.3 建立與企業合作的機制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推進,需要企業的大力參與與支持。以遼寧區域產業群為例,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機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企業提供合適的項目載體,接觸真實的企業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將企業的生產加工、技術改進、設備維護、故障檢修引入到實際的教學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制定區域特色鮮明的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
3.4 豐富教學方法
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導向,充分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把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有針對性的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了保障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應該更加豐富,具有吸引力,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小組討論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專題研究的方法等,把機電操作的過程制作成視頻播放,將學生的錯誤操作視頻集合起來播放,指出其中的錯誤,加深學生們學習的印象。
4 結語
高職機電一體化的專業教學,需要通過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設置合適的項目載體,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深化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更加有針對性設置教學模塊,探索出更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加快知識的更新,為企業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郝巧梅.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改革調研報告及改革建議——進行課程整合、實行理實一體的項目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2(17):165-166.
[2] 王中元.淺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中的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18-19.
[3] 王登峰,張艷霞.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基于理實一體化模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