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背景”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之一是“指背后倚仗的力量”。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來頭”“有靠山”“有后臺”。
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可謂神通廣大,大鬧天宮,連玉皇大帝都奈何他不得,可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卻常被一些妖精打敗,如那個黃風怪,放出的三味神風,威力無窮,就連經過老君八卦煉丹爐考驗的孫大圣的火眼金睛也受不了。這些有著驚人本領的妖精,多是來自上界:或為天神的侍童,或為仙道的寵物……總之,都跟上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是有“背景”的妖精。這些有“背景”的妖精,往往仰仗從天神那里偷來的種種上界的寶物,胡作非為,不可一世。
現實生活中仰仗“背景”為非作歹的也不乏其例。四川某縣有一個以余茂學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犯罪團伙,多年來明火執仗作惡。記者前往采訪,堂堂公安局長竟一臉惶恐的說:“不是我們不打,而是打不過他們。”局長的害怕,不是怕“黑幫”,而是怕“黑幫”背后的“背景”———當地一些要害部門的領導,與之有著非同尋常的瓜葛,明里暗里寵著護著幫著他們呢!另據2019年6月6日內蒙古紀委監委網發表《“傘”上之“傘”孟建偉》一文稱,原內蒙古公安廳副廳長孟建偉親自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他在任包頭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期間,與黑惡勢力組織頭目包頭市某酒店老板郭某某交往甚密,放任郭某某在包頭市從事“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他還成為保護家人的“傘”,指使妻子開奇石店,洗白違紀違法所得,同時千方百計斂財。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背景”的能量實在不可輕視!有“背景”的人可以辦成許多按正常渠道辦不通的事情;有“背景”的人辦錯了事,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背景”的人甚至可以無視法紀的存在。而一些劣跡斑斑之徒在單位如魚得水,不用說大多也是有“背景”。比如“三盲”院長姚曉紅、“牛所長”劉德周之流,還有那些攀附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這些“背景人物”的貪官們作惡一方,就是例證。正由于所謂“背景效應”,一些人沒有“背景”挖“背景”,有了“背景”用足“背景”。
在很多時候,人們“尊重”的不是某人而是“背景”,人們害怕的不是某人而是“背景”。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某領導新到一地或一個單位,人們關心的不是他是否有真才實學,而是先打聽他有什么“背景”。有人到某單位辦事能否辦成,不是看這事是否合法合理,而是看辦事人的背景。正是因為利用人們“尊重”或害怕“背景”的心理,很多行騙者,冒充“高干子弟”“領導親屬”“首長秘書”“現役軍官”等行騙屢屢得逞。
“背景”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背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擁有的。從實際情況看,一種是親情相系,“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種則是“商品交易”的結果,以金錢、美色等為誘餌換來的。“背景”的本質乃權力私有化、商品化的具體體現。而權力的私有化、商品化,必然導致腐敗的叢生、公德的淪喪。“背景”的存在,是對法治的藐視。
“背景”最怕陽光。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很有必要給各種形形色色的“背景”曝曝光,把其丑惡面目公之于眾,讓老百姓看看,這些人是怎樣縱容、支持違法犯罪活動的,又是怎樣在事發后千方百計阻撓案件的查處、包庇犯罪分子的,并依照法紀予以嚴懲。如此,看誰還敢肆無忌憚地充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