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燕 (西安音樂學院 710061)
當今社會,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門,作為音樂教育建設者,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潮流,將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因為多媒體教學具有便捷、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將其應用于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中去,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效果。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巧妙應用于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中呢,接下來本文展開具體分析。
多媒體本身具有快速便捷、靈敏的特點,在面對學生的問題反饋時,它的處理速度遠遠超過大腦的反應速度,使學生可以及時收到反饋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具有深遠意義。
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將聲音、圖片、文字、影像融為一體,可以使人的感官受到外部刺激。經相關資料表明,這些外部刺激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較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刺激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這一學科,本身就需要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感受,這種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
所謂“精準性”,主要是指音樂高度、音樂韻律、音樂節奏等內容是否精準。音樂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密切,學生不僅要掌握教師傳授的音樂知識,更要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與課堂音樂知識的契合點。除此之外,學生要積極進行音樂實踐,深化課堂音樂知識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確保講授的知識點的正確性,指引學生加強樂理實踐活動。
要想在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中,實施多媒體課堂教學,必須要構建教學需要的硬件設施。只有具備教學硬件的物質保障,才能更好地開展多媒體音樂教學。一般情況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需要計算機電腦,包括聲卡、Modem、網卡、電視卡等零部件。除此之外,還需要配備投影儀、錄像機等設備。音響設備包括調音臺、錄音卡座、音響話筒、功率放大器、電子合成器等,這些是開展多媒體音樂教學的必備基礎。
與多媒體教學硬件相比,教學軟件的種類豐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音樂軟件被大眾所接受,接下來,針對常見的幾種音樂教學軟件展開分析。第一,文字處理的相關軟件,word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軟件,可以利用掃描儀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掃描教材中的樂譜、圖片、以及文字,根據相關要求編輯、處理文字,以便于后續學習的翻閱。第二,是課件制作的相關軟件,其中常用的是PPT,它具有制作快捷、成本低、展示方便等優勢,被音樂教育工作者廣泛使用。第三,就是音序器軟件,它可以移位、修改、刪除或者拼接、生產被記錄的數據,繼而重新播放數據。還有一種幫助作曲家錄制,編輯曲目的軟件,以及輔助音樂學科開發、設計的軟件。除此之外,樂譜制作、打印的軟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打印出來的樂譜更加專業化、規范化。
伴隨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多媒體課件有以下幾種。第一,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創建多媒體綜合教室,為學生創建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幫助教師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通過文本、音頻、圖像、視頻的形式,展示音樂教材知識。第二,創建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合作式學習環境。通過多媒體音樂課件,將音樂知識傳輸到學生終端,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音樂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個性化學習特點,自由展開學習活動,共享音樂學習資源。第三,構建電子媒體預覽室,學校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個性化學習環境,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終端,獲取所需要的個性化音樂資源,根據各自的學習需求,自主開展音樂學習活動。第四,創建校園網絡教學環境,學校要為學生創建資源共享的教學環境,創建教學資源數據庫,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學習。除此之外,創建遠程教學環境,利用信息技術,獲取遠程教學資源,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創建開放式的教學課堂,在幫助學生建構音樂知識體系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樂譜演示,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在講解樂譜的同時,要開展相應的視聽活動,這就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響與展示同步。一般情況下,展示的窗口都是固定的,在演示大型樂譜時,會有一定局限性,教師可以通過滾動滑塊,進行合理控制,確保可以整體演示樂譜,保證手動調整樂譜的展示效果。
相較傳統媒體,多媒體的設計結構更加多元化,由于傳統媒體的圖、文、聲展示方式是分開的,也是單性的展現形式。但是多媒體技術會將這幾種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信息結構方式多元化,具備超文本的儲存模式。音樂課的考核不僅僅限于書面考試,還要對聽和唱進行考核,傳統的考核模式,是將二者單獨分開進行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之后,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考核。這種新型的考核方式,更具有精確性、便捷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而不是單一局限某項考核中,既提高了考核效率,又使考核手段更加人性化。
所謂的“交互性”,主要是指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轉變之前的被動參與方式,增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樂器的學習課程中,每種樂器的構成因素各不相同,像板胡、二胡等屬于拉弦類樂器,但是它們的音色、音域各不相同。所以,在學習這些樂器的時候,要先掌握這些樂器的音域、音色、音區。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欣賞樂器演奏的視頻,或者聆聽樂器演奏的音頻,感受這些樂器之間的差別,這也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識別樂器之間的音色。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樂器,教會辨別樂器的方法,讓學生在“聽”中辨別樂器的名稱,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制作多媒體音樂可見的時候,要將其導向作用充分考慮在內,也就是通過多媒體音樂課件指引學生,有效開展音樂學習活動。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了解后期音樂教學的學習方向,利用多媒體音樂課件,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有利于學生音樂知識體系的建構,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音樂知識。應用多媒體音樂課件,還原了教學板塊之間的關系,映射了課件整體建構的特征及結構。在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教材知識、錄音素材金子那個就愛哦學活動,信息來源較為單一。一般情況下,考試類型多元化,結合音樂專業的具體特點,專門設有視聽題,將視聽與學生的個人理解相結合,比一般的人工考試更加方便。
鑒于音樂課程需要大量的視聽、練耳練習,這就需要教師應用相關軟件展開聯系活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練耳軟件有Listen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選擇適合的訓練軟件,如果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太扎實,教師可以加強旋律訓練,提升學生的音樂識別能力。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基礎課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合理安排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音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音樂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教學的活動中。教師不應該丟棄純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優勢,要將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與傳統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使音樂教學獲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