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君林 通訊員 周松林

陳世強在檢查吸塑包裝制品生產設備。
走進四川省華鎣市工業新城,面對大大小小的各類企業,有一家名叫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一下就吸引了記者的眼球。

唐江林在調試設備。
望著眼前七八百平方米的廠房,想象規模遠超家庭小作坊的這家公司的當家人,卻是兩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站到面前的時候,記者有些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作為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怎么會這么年輕?接著你會在心頭不由自主地感嘆一聲:當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的確,這兩個出生農村的年輕人,一個叫陳世強,一個叫唐江林,前者生于1990年,后者生于1991年,都是標準的“90 后”。印象中的“90 后”,眼下最早的也不過剛剛踏入社會,絕大部分還在“啃老”,不知今夕是何夕。而眼前這兩個年輕人,已經頂天立地開創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其實,我們現在應該算是‘老江湖’了。我們在社會上都已經打拼十幾年了。”
十余年意味著什么?對陳世強和唐江林來講,從少年長成青年就是一條闖蕩江湖的創業路。
時間退回到2005年的夏天,15歲的陳世強完成初中學業后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黯然回家務農。那個夏天,他體驗到收苞谷、割水稻的艱辛,并心生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恐懼。最關鍵的是,他意識到守著家里這一畝三分地,壓根就刨不出美好的生活,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于是,抱著能學一門技術的想法,前往重慶學修電視機。
修電視機不遭風吹日曬,顯然沒有種地那么艱辛,而且更有前途。所以,陳世強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學得很認真。但兩年后,他剛剛才學會手藝,卻不得不面臨師傅由于生病關門歇業的窘境。怎么辦?師傅認為陳世強經歷了兩年學徒期的打磨,已經精通了這門手藝,也摸透了這個行業的門道,完全可以把他的店盤下來,自己獨立經營。
師傅的話讓陳世強不由心動起來,覺得自己學了兩年,確實應該獨自開店奔前程了。說干就干,他趕緊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開明的父母不僅沒有反對,還非常支持他創業的想法,并拿出家里辛辛苦苦攢下的2 萬元錢交給他盤下了店面。自此,陳世強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
經過兩年的經營,到2009 年的時候,陳世強已經攢下了七八萬塊錢。當時這樣的收入,比別人在外打工一年辛辛苦苦才賺一兩萬塊錢強多了,在眾多進城打工的年輕人眼里,能守住這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但陳世強卻不這么想,他覺得自己兩年就攢下七八萬塊錢,說明自己是有賺錢能力的,應該還能掙更多的錢。再說了,自己還年輕,世界又是那么的廣闊,自己應該到更廣闊的世界去闖蕩一番。
就在那一年,18歲的陳世強義無反顧地關掉了自己修電視的店面,信心滿滿地邀約自己的同學唐江林,兩人風風火火組建了2個工程隊,前往貴州六盤水做起了通信施工行業。通信施工的艱難程度是兩個年輕人壓根沒想到的。每天翻山越嶺,布放光纜、架設鐵塔……那種艱苦,遠遠超過在家種地的辛苦,苦到難以形容。不過,正是這段艱苦時光,不僅成為兩人終身難忘的經歷,更是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磨煉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真正成長了起來。用陳世強的話說,自從有了那段經歷,后來無論遇到多么艱難困苦的事,都不會讓他退縮。
轉眼到了2012年,陳世強和唐江林又有了新的想法,打算到另外的行業闖蕩一番。于是,經過朋友介紹,兩人一直向南前往廣東江門,開始涉足被稱為“小型印鈔機”的吸塑包裝制品行業。經過半年多的學習,他們便完全掌握了行業的相關技術,并隨即在當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憑著過硬的技術在江門吸塑包裝制品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從某種角度講,陳世強和唐江林是幸運的,他們在異地他鄉,剛一涉足吸塑包裝制品行業便站住了腳跟,這對許多創業者來講是不可想象的。但在順風順水的背后,卻潛藏著巨大的隱憂,讓人心頭很不踏實。
其中的一個隱憂,就是作為外地人的陳世強和唐江林根淺勢薄,壓根就融不進當地人的圈子,做的大部分業務都是當地行業內不想做的活兒。如果長期被邊緣化,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自生自滅。這是陳世強和唐江林不想看到的結果。
另外,近年來沿海開始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傳統制造業漸成頹勢,很多企業紛紛遷移內地,有的直接倒閉關門,尤其是微小企業,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陳世強和唐江林的公司顯然屬于小微型的,在當地前景堪憂,看不到更多希望。
2014年春節,陳世強和唐江林回廣安老家過年時,順帶考察了一下家鄉的吸塑包裝制品行業。這一考察讓兩人很吃驚,他們先后了解了廣安幾個縣市區和南充等地,發現該行業居然還是一片空白。當時,兩人像是發現了隱藏的巨大金礦,變得欣喜若狂。
確實,對于在廣東江門苦苦掙扎的陳世強和唐江林來講,這樣的發現如同哥侖布發現了新大陸。他們沒想到自己背井離鄉在外面闖蕩創業多年,結果機會卻在自己出發的地方。欣喜之余,他們意識到只有回來創業才有希望。于是,經過多方籌備,2015年4月他們在華鎣市工業新城租下七八百平方米廠房,成立了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開始了在家鄉的創業之路。

陳世強(左一)和一名技術人員在設計吸塑包裝制品模具。
應該說,幸運之神再次眷顧了陳世強和唐江林。公司成立不久,廣安一家鹽皮蛋生產商便成了第一個大客戶。雖然剛開始他們上門推介自己的時候,廠家有些將信將疑,但看到他們制作的吸塑制品樣品后便連聲稱贊,感到非常滿意。現在,這家企業已經成了他們的長期合作客戶。
或許是應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的產品一面市便大受歡迎。以前,當地各企業所用的吸塑包裝制品都是在重慶、成都或者沿海等地訂貨,下了訂單要一個星期至半個月才能收到貨;而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只要客戶下了訂單,當天就可以制作圖紙、模具,客戶認可后當天就可以進行生產,第二天就可以將第一批貨物送到客戶手中,為客戶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同時,陳世強還堅持為大客戶送貨上門,更為客戶省去了物流成本,受到客戶的廣泛好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的技術優勢更是讓當地企業刮目相看。2015年,華鎣山領創電子有限公司獲得一批日本訂單,對方在產品要求嚴格的同時,也對產品包裝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為滿足客戶的需求標準,該公司先后找到重慶以及沿海的多家吸塑制品廠家,結果都表示生產不出來,最后公司負責人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找到了名不見經傳的陳世強。
一向敢于冒險的陳世強把別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看成是公司揚名的天賜良機,大膽接下了訂單,并積極組織人手進行試驗生產。剛開始試驗產品合格率大約只有10%,經過多次改進,產品合格率逐漸提高,四五個月以后產品合格率就穩定在90%左右了,不僅受到國外廠家的好評,許多同行了解到情況后都對陳世強豎起了大拇指。從此,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的招牌算是真正落地生了根。
兩位年輕的創業者自信地估計,2019年世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產值將超過500萬元。公司創建時間不長,就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效,著實叫人歡喜。但在陳世強和唐江林看來,這僅僅只是開始,公司的目標是在川東乃至西南地區同行業保持領先地位。他們堅信,只有堅持走下去才有未來,只有堅持不懈地往前發展,公司才能做大做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