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方 青
長壽沙田柚形似葫蘆,果頂微凸,汁多味濃,醇甜化渣,素有“天然罐頭”的美譽。長壽沙田柚自清末(1887年)從廣西容縣沙田村引進,栽培歷史逾百年,經過多年的選擇培育,形成了獨有的特色。
目前,長壽區沙田柚種植面積約6 667 hm2,分布在鄰封、長壽湖、但渡、葛蘭、云集等地,結果樹枝約80萬株,預計總產量約5萬t。
南川方竹筍有1700多年的文化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相傳,三國徐庶為修行,隱居在金佛山古佛洞。為便于食素,他找到一種怪竹,其通身布滿微型茸毛,竹節帶刺,竹肉厚實,深秋長出竹筍。該竹形似方非圓,觸摸有明顯棱角,竹筍化渣香脆。同時相距不遠的仙女洞有尼姑方菊也在修行,他們計劃多栽種此怪竹。一年后,方菊修道成仙,徐庶為紀念她的功勞,便以她的姓命名此怪竹為“方竹菊”。從此,方竹流傳至今。
享有“山珍”之稱的南川方竹筍就生長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之一的金佛山上,因故得名“金佛山方竹筍”,以其獨有的名種特性享譽海內外,堪稱“世界一絕、中國獨有”。2008年9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對南川方竹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屬于天然綠色保健食品。
永川秀芽是針形名茶,屬于綠茶類。它產于重慶市永川區,主要包括永川區云霧山、陰山、巴岳山、箕山、黃瓜山五大山脈的茶區。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59年研制生產,1964年經國內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教授正式命名為永川秀芽。其加工工藝于2004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加工工藝主要包括:殺青、揉捻、抖水、做條、烘干五道工序。
永川秀芽條索緊直細秀,翠綠鮮潤,內質湯清碧綠,香氣鮮嫩濃郁,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明亮。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5 種礦物質,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永川秀芽在國際國內名優茶評比中獲獎50余次。
榮昌豬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肉質好、瘦肉率較高、鬃質優良等特點,已成為我國養豬業推廣面積最大的地方豬種之一。榮昌豬品種形成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大約在明末清初時期,廣東、湖南等地的大量移民從四川帶來豬種,經過人工定向選育和自然適應形成。主產區位于重慶西部、成渝兩地間。1957年,榮昌豬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種及名種辭典》,成為國際公認的寶貴豬種資源。

榮昌已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種豬場、種養生態循環基地,成為西南地區仔豬供種高地,榮昌豬產區常年有榮昌豬種母豬15萬頭左右,每年外銷仔豬200萬頭以上。
涪陵青菜頭呈近圓球形、扁圓球形或仿錘形,表皮青綠,肉質白而肥厚,質地嫩脆。成熟的未抽薹以前的涪陵青菜頭,其地上部分高60~80 cm,地下部分主根長20~30 cm,整株一般重2~4 kg。地上部分為肥大的瘤莖,莖上長著十余片大葉,大葉的葉柄基部長著瘤狀的肉質莖,明顯的瘤狀凸起部分一般有3~5個。瘤莖表皮青綠光滑,皮下肉質色白而肥厚,質地嫩脆。瘤莖部分,即青菜頭,一般每個重0.5 kg左右,大者1~1.5 kg。
開州自漢代以來就是蜚聲華夏的橘鄉,曾寫下了漢置橘官、橘貢大唐的錦繡青史。而今,這方土地再續傳奇,以春錦、春臍、春血、春橘橙等多個品系構成的“開縣春橙”應運而生。該品牌于每年2月至5月錯季上市,游客來了既可賞花果同樹奇觀,又可體驗采摘樂趣。開州的“開縣春橙”營養豐富、細嫩化渣、酸甜適度、新鮮多汁、香醇悠長。
作為開州脫貧致富的重點項目,開州的“開縣春橙”正發揮著產業扶貧的巨大作用。通過春橙產業,貧困戶以土地、技術、人力等方式入股專業合作社,逐步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農民實現了穩定收入。目前,開州的“開縣春橙”年總產值7.75 億元,占全區柑橘產值的77.5%,從業人員人均收入達到6 743 元,惠及25 個鄉鎮,11 382戶貧困戶,40 345個貧困人口。
城口是革命老區,青山綠水、秀美生態造就了“中國生態氣候明珠”。城口老臘肉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土豬作為原料,傳統工藝制作,科學配方熏制,城口老臘肉色香味形俱佳,在當地群眾中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說法。城口老臘肉也是城口老百姓餐桌必備佳品,有一年四季都食用的習俗,可以說是當地老百姓的摯愛。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城口縣把城口老臘肉作為全縣扶貧主導產業,著力在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市場化上做文章。已培育市縣級龍頭企業5家,加工生產企業60 余家,年產量達到3 500 余t,產值達到2.6億元,產業覆蓋到90%以上貧困戶。
巫山脆李種植始于唐宋,距今已逾千年,具有色鮮、果大、皮薄、酸甜適口的特點,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可以吃的化妝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巫山脆李先后獲得中國脆李之鄉、中華名果、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李金獎、重慶市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多項榮譽,2017年品牌估值達9.5億元。
近年來,巫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化造林與群眾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脆李種植,目前已超13 333 hm2。每667 m2的脆李產值可達1.6萬~2萬元,最高一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5萬余戶農民從中受益,包括9 000余戶貧困戶3.5萬人。
青花椒味辛、性熱,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它是川菜、火鍋使用最多的調料之一。青花椒產業勞動強度小、見效快,建成后收益期長,是酉陽縣的一項惠農扶貧產業。
近年來,酉陽大力支持青花椒產業發展,加大青花椒基地項目建設力度,打造青花椒產業完整產業鏈,已推出保鮮椒、芳香精油、濃香花椒油、武陵天椒研磨瓶精品青花椒、花椒醬等系列產品。目前,全縣累計發展青花椒基地達14 000 hm2,產業覆蓋了36個鄉鎮(街道),入業椒農達1.2萬余戶,覆蓋貧困農戶2 300余戶。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縣將建成穩產青花椒產業基地16 667 hm2,產青花椒1 億kg,產值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