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淑
湖北省豐潤助農驛站項目園
羊肚菌,又稱為草箬竹,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同時形狀類似于羊肚而得名,是一種較為珍貴的食用菌。羊肚菌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至少8種維生素,其營養成分可與肉以及牛乳相媲美,有著“素中之葷”的美稱。羊肚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及種植效益,因而越來越受到農戶的關注。近年來,為了提高羊肚菌的種植產量,一些農戶通過溫室大棚來種植羊肚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種植效果。文章就羊肚菌溫室大棚種植的優點進行具體介紹,供種植戶參考。
羊肚菌的生長需要較為陰暗的環境,其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僅僅需要一些散射光,因而必須在遮光條件下種植,必須為羊肚菌搭建遮陰篷。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僅僅需要在其大棚上搭建一片遮陽網即可,可以有效減少傳統種植技術立柱以及橫拉桿等材料的成本以及搭建的人工費用。
羊肚菌在生長過程中對濕度要求較高。采用傳統的露地種植方法,羊肚菌在生長過程中極容易受到雨雪天氣的影響,如果降雨或者降雪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土壤積水的發生,對羊肚菌的生長發育產生巨大影響。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其頂膜對棚內濕度具有良好的保持效果,尤其是在晚上可以保持棚內較高的濕度,可以結合羊肚菌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空氣以及土壤濕度的需求對濕度進行人工調節,不僅可以促進子實體的分化,還可以保證其出菇整齊,使其菇體迅速發育,從而促進羊肚菌的生長發育,使其提前上市,在保證獲得高產的同時明顯提高了羊肚菌的經濟效益。

羊肚菌的產量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旦出現冬季大雪以及極短惡劣的天氣、春季大風天氣,羊肚菌的子實體由于無法抵御惡劣環境極容易凍死,從而造成毀滅性的災害。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可以對大風為害以及雪災等自然災害起到良好的抵御作用,同時可以有效調控極端的低溫條件,從而保證羊肚菌栽培的穩產性。
當前,生產中較為常見的羊肚菌品種主要為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兩種,而這兩個品種所需要的生長溫度各不相同。六妹羊肚菌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耐較高的溫度,因而更適合在溫室大棚中進行種植。而梯棱羊肚菌在其子實體的分化期對適當的低溫極為敏感,在子實體分化期如果低溫不夠或者溫差不夠,其子實體很難進行徹底分化,從而對羊肚菌的產量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對于溫室大棚種植技術,應充分考慮到其氣溫高于露地的特點,并結合羊肚菌不同的品種對溫度不同的適應性,選擇六妹羊肚菌作為溫室大棚種植的品種來獲得穩產以及高產。
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很難對羊肚菌播種、子實體分化以及生長期各個時期的溫度進行同時兼顧。在羊肚菌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其生長發育后期的高溫對子實體的分化以及生長影響最大,如果在出菇時期遇到高溫環境,不但會對子實體的生長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對土層中子實體的分化造成影響,會使出土的菇體出現早衰或者腐爛的情況。由于子實體原基分化缺乏其必需的低溫刺激,使得子實體分化較少甚至不分化,出菇批次有所減少,導致羊肚菌的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此外,播種期的高溫會使羊肚菌菌絲的生長受到影響,通常情況下羊肚菌的菌絲在4~32℃的環境下可進行生長,而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0℃。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很難對播種時期以及子實體分化生長時期的溫度進行同時兼顧,由于播種期的適當高溫對羊肚菌產量的影響要小于子實體分化生長期,因此,對于羊肚菌的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可以將其播種期盡量提前,當棚內溫度達到25℃時開始播種,從而為子實體的分化以及生長提供一個更長的低溫時期,使出菇數量以及個體數量有所增加。
由于黑色遮陽網具有較強的吸熱性,如果將其鋪設于棚膜上會明顯提高棚內的溫度,因而羊肚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所需要的遮陽網不可以直接鋪設于棚膜上。對于單體棚,可以在其棚邊加設立柱,保證柱高以及棚頂高一致,使遮陽網形成平棚,僅僅與大棚的棚頂進行接觸。對于多個單體棚,則需要將遮陽網固定在各個棚的棚頂,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可以使棚內的溫度明顯降低,將邊膜以及端膜卷起后可以保證良好的通風。
2.4.1 溫度 羊肚菌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所適宜的溫度各不相同,其出菇以后地表溫度不得高于28℃,因而,在羊肚菌出菇以后應將其地表的最高溫度控制在25℃以下。一旦出現極端低溫應立即進行閉棚保溫,而出現極端高溫時應立即采取棚內以及棚外降溫措施。可以通過在棚外建立噴霧設施,有效解決羊肚菌在出菇期中午溫度較高的問題。結合噴頭的水壓以及噴頭大小,間隔合理的位置進行高噴頭的安裝,在中午棚內溫度較高時進行間歇性噴霧,這對棚內溫度的降低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2.4.2 水分 羊肚菌各個生長發育時期對于水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而應結合其具體的需求為其提供適宜的水分。在羊肚菌的菌絲生長階段,應將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45%~60%之間,而在其子實體的生長階段應將大棚內的空氣濕度控制在70%~90%之間。
2.4.3 空氣 羊肚菌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空氣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羊肚菌的菌絲生長階段,其對空氣并不存在明顯的要求,然而在子實體分化和生長發育階段對空氣較為敏感。一旦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過了0.3%,其子實體就會表現為瘦弱、畸形甚至腐爛。因此,在羊肚菌的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發育階段要加強對溫室大棚的通風換氣。
羊肚菌極容易因為環境條件的不適而導致生理性病害的發生。羊肚菌溫室大棚種植通常不會出現侵害性疾病,因此需要對棚內的環境條件進行重點防治。羊肚菌的主要蟲害有薊馬、蛞蝓以及黃曲條跳甲等,其中黃曲條跳甲以及薊馬所造成的危害較輕,因此蟲害防治的重點工作是誘殺蛞蝓。蛞蝓主要對出土后的子實體造成為害,因而應結合蛞蝓日伏夜出的特點對其進行誘殺防治,每隔2 m 在墑面上放置一張放有四聚乙醛顆粒劑的菜葉,通過引誘蛞蝓取食來實現防治,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停止澆水1~2 d。
綜上所述,羊肚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不僅新增投入較少,有利于對羊肚菌生長環境的人工調控,而且可以保證羊肚菌的穩產性,值得大力推廣。在羊肚菌溫室大棚種植過程中,需要對其品種、種植時間的選擇、遮陽網的搭建、棚內環境的控制和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有效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羊肚菌穩產、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