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書敏
(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手術室是救治患者的一個重要場所,手術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因此,科學、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對醫護人員、患者均具有重要意義。全程無縫隙護理為近年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的一種護理模式,既往研究顯示該種護理模式的應用對護理質量、效率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主要探討將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效果及價值,現做如下報告。
選取本院手術室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簽署相關知情文件,自愿參與研究。排除伴有言語交流障礙、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將入選對象分為兩組。常規組43例,患者性別:男27例,女16例;年齡:20~73歲,平均(58.6±3.4)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32例,開腹手術11例。干預組43例,患者性別:男26例,女17例;年齡:19~74歲,平均(59.4±3.2)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30例,開腹手術13例。入選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給予常規組患者手術室常規護理,內容為病情監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干預組患者全程無縫隙護理,內容如下:首先組建全程無縫隙護理。小組成員為護士長、護理人員。所有成員均接受專業培訓。然后再開展無縫隙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家屬溝通,把握患者基礎資料、精神狀態、病情等;行針對性心理疏導,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態度;詳細向患者講解疾病治療、治療技術、手術流程及效果等知識,提高患者知識認知度。②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人員適當與患者交流,把握其心理變化情況,給予患者安撫,減輕其緊張、恐懼感;密切患者相關反應,及時配合做好相關處理,最大限度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損傷,保證手術順利進行。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及時將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與管床護士做好手術情況、輸液、用藥、管道留置等交接;幫助患者調整合理、舒適體位,提高舒適度。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數高則不良情緒越嚴重;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具體指標為血壓、心率等。
數量資料均通過SPSS22.0軟件完成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計量數據相互比較分別行χ2、t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患者入組時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及血壓、心率水平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干預,干預組患者入手術室時SDS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血壓、心率水平也顯著更低(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心率水平及SDS、SAS評分對比(±s)

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心率水平及SDS、SAS評分對比(±s)
組別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 平均心率(次/min) 平均動脈壓(mmHg)入組時 干預后 入組時 干預后 入組時 干預后 入組時 干預后觀察組 64.43±1.23 47.25±1.10 50.38±1.21 40.24±1.30 72.27±4.28 81.54±4.32 68.83±4.57 71.46±5.62對照組 64.62±1.32 56.31±1.12 50.42±1.25 46.13±1.50 72.23±4.36 90.14±4.26 67.74±4.36 81.21±5.37 t 0.690 37.844 0.150 19.458 0.042 9.295 1.131 8.2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會對受術者的生理機能造成一定影響,進而使其出現不安、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手術治療開展、療效及術后康復效果。手術室常規護理干預在心理護理體驗方面較為欠缺。既往研究顯示,行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對手術治療患者總體護理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2]。
全程無縫隙護理指的是在手術治療期間,遵循“以人為本”理念,將患者生理、心理充分聯結,保證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在生理、心理方面均可獲得良好護理體驗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3]。該種護理通過成立專業護理小組,從術前、術中、術后各個環節開展無縫隙護理干預措施,保證護理工作能夠具有嚴密性、連續性,保證各項護理工作均能更好落實,避免護理漏洞出現;同時可實現給予患者全程動態監護,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自覺性及責任感,進而保證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全程無縫隙護理用于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環環相扣,保證患者治療期間心理護理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緩解其心理應激反應,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配合度,進而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變化程度度均顯著小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將全程無縫隙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輕患者應激反應,保證其生命體征能夠維持在穩定狀態,確保手術治療獲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