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赟
(武漢市第一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22)
眾所周知,橋小腦角區較為常見的一種病變為聽神經瘤,因為橋小腦角區域具有非常對重要的結構,因此聽神經瘤切除手術具有較大的實施難度。由于手術難度大的原因,使得這一手術在進行時不僅僅需要醫生精湛的技術,還需要后續醫護人員嚴謹以及默契的配合[1]。本文正是基于此,選擇了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了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標準化護理流程在經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現將情況報道如下。
選擇了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了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采取雙盲法將所有22例患者分成了對照組(n=11)和觀察組(n=11)。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7:4,年齡集中于23~64歲,年齡平均值為(47.01±3.79)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6:5,年齡集中于24~62歲,年齡平均值為(46.54±3.12)歲。所有患者資料無統計學意義,能夠在本研究中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患者經檢查均符合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的基本標準。所有患者均對這一研究項目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該研究亦經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病者、肺部感染者、精神疾病者、進行抗病毒治療者;其他嚴重合并癥者。
所有患者均采取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在患者手術之前準備好必要的手術器具,在手術過程中依據醫生要求進行護理[2]。觀察組則采取了標準化護理流程進行干預,內容為:手術前準備:(1)建立標準化的護理流程,醫院可以邀請相關專家、麻醉師以及自身護士進行指導,依據以往手術中遇到的問題創建系統化的護理流程,對護士進行考核以及培訓,總結患者護理效果。術前護理:1、常規檢查:在患者手術之前增強其營養的攝入,進行血常規、過敏藥物等等實驗,采取抗生素避免患者出現感染,備血600至900毫升,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3]。(2)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在患者手術前適當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不良情緒。(3)準備和檢查好患者手術所需的手術儀器。手術中配合:(1)在醫護人員進行護理時打開神經導航系統,傳好患者的影像學資料,調整顯微鏡,將錄像設備打開。為患者留好留置針,幫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麻醉。在患者全身麻醉之后將四環素眼膏涂在患者眼周,將防水眼膜貼上。醫護人員還需要將患者體位擺好。依據醫生要求及時做好各個儀器的調節。(2)器械護士配合,這一護理要求手術中的器械護士必須對手術醫生操作有所了解,積極配合好醫生。確保手術各類器械可以工作的正常性。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配合質量進行對比。
文中所有的數據均采取了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
觀察組中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患者手術配合治療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配合度對比(±s)

表 兩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配合度對比(±s)
手術配合治療(分)術前準備充分性 術中配合主動性 操作規范性觀察組 11 183.8±33.6 9.1±0.4 9.3±0.1 9.4±0.6對照組 11 226.4±0.7 7.6±0.8 7.7±0.6 8.3±0.4 χ2 - 8.312 10.997 17.286 10.003 P -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當前,隨著國內護理學的不斷進步,臨床護理的目標已經逐漸向呼聲護理質量以及豐富護理內涵方面轉變,積極拓展服務的領域。聽神經瘤切除術是一類較為復雜的手術,且涉及學科較多,難度非常大,手術需要成功不僅僅需要醫護人員嫻熟的技術,還需要后續優質的護理。標準化護理流程則可以在護理過程之中極大地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確保手術能夠安全順利的完成。在本文中,選擇了22例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采取雙盲法將所有22例患者分成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手術配合質量后發現,對照組中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觀察組,且觀察組中患者手術配合治療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上意義。
綜上所述,對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患者采取標準化護理流程能夠大大縮短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整體配合度,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