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珍
(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醫院部門中手術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手術室醫務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與病患分泌物、體液以及血液等多次接觸,再加上藥物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物理因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及損害醫務人員,導致其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1]。本文對手術室常見的有害因素進行分析,并分析有害因素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現總結分析如下。
本文選擇我院手術室56名醫務人員作為手術室組研究對象,男4名,女52名,年齡為20歲~50歲,平均年齡為(36.88±7.85)歲;所有醫務人員均為專科及以上學歷,在手術室工作的時間≥3年;另選擇60名普通醫務人員作為普通組的研究對象,男5名,女55名,年齡為20歲~50歲,平均年齡為(37.32±7.95)歲;所有醫務人員均為專科及以上學歷,在醫院工作的時間≥3年。手術室組以及普通組醫務人員各項數據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通過疲勞嚴重度量表(FSS)分別對兩組醫務人員開展問卷調查工作,以9個條目構成量表,每項條目分值為1分~7分,分值越高,表示醫務人員職業疲勞程度越嚴重。
同時,采用心理健康評分表對醫務人員工作期間的心理反應進行評價,評分越低,表示醫務人員的心理不良反應越嚴重。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醫務人員的各項數據作分析統計,以P<0.05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室組的疲勞嚴重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與普通組醫務人員相比,有顯著差別(P<0.05),見表。
表 對比兩組疲勞嚴重評分以及心理健康評分(±s,分)

表 對比兩組疲勞嚴重評分以及心理健康評分(±s,分)
注:*表示與普通組對比,P<0.05。
組別 n 疲勞嚴重評分 心理健康評分手術室組 56 22.32±7.21* 28.33±7.90*普通組 60 10.01±3.52 46.37±8.56
目前,手術室常見有害因素主要體現如下:(1)化學消毒藥品:部分過氧乙酸、苯酚、環氧乙烷等消毒劑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吸入較高的濃度會導致呼吸道粘膜受到損害,從而出現哮喘病、支氣管炎疾病等,在人體中進入會對造血系統、肝腎系統產生損害。(2)揮發性麻醉藥物:常見安氟醚以及乙醚兩種揮發性麻醉藥物,長時間吸入會損害肝臟,從而降低DNA合成,對骨髓造血功能產生抑制。(3)煙霧:開展手術期間使用電灼、電刀等會出現大量的煙霧,煙霧中會釋放雜環胺類化合物、揮發性亞硝胺、不飽和內酯等有害的物質。而長期與以上有害物體接觸則會出現上呼吸道刺激、頭痛以及惡心等癥狀。(4)生物因素污染:手術室所采用的針、剪、器械刀較為銳利,醫務人員在手術期間容易受到刺傷,一旦與患者的體液、血液有所接觸,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類型血液性傳染病的發生率。常見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以及乙肝病毒等疾病。(5)噪音危害:手術室內噪音在達到70dB時會造成心率增快、血壓升高以及血管收縮等癥狀,同時也會影響醫務人員的聽力,從而分散其精力,同時對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6)電離輻射的危害:手術室比較常開展骨科手術,在開展骨科手術期間需要在術中攝片,醫務人員會有較多的接觸射線,射線輻射較大,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3.2.1 加大防護意識的培養 在開展手術期間應該需要加強保護眼睛、手臂、面部等工作,對于手術器械傳遞的工作要全面掌握,防止出現由于慌亂而出現銳器刺傷的情況。為了防止生物污染的情況,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檢查結果、病史等進行詳細了解,若患者檢查結果呈陽性,則需要加強防護干預,手術后根據相關要求進行處理。手術過程中需要嚴格根據操作規程執行,對于手部存在傷口的醫務人員,則避免參加特殊感染患者的手術[2]。
3.2.2 合理應用高頻電刀儀器 電切刀、高頻電刀使用期間,應該從小頻率開始,慢慢的加大到疾病治療需要的頻率,通過合理的頻率對組織進行切割時,能夠有效的控制所出現的彌漫性其他,在與吸引設備聯合使用可以使儀器使用期間產生的煙霧、臭味等得到有效吸收,從而減輕煙霧危害的程度。
3.2.3 重視麻醉過程的管理 手術室需要配置緊密密閉類型的麻醉劑,通過與廢氣排放系統連接的方式在室外排放。同時嚴格規范操作,對于麻醉機各管道、各連接口是否存在漏氣、是否能緊密連接進行檢查,并加大管理麻醉過程的工作,通過合理用藥的方式把空氣中的麻藥濃度明顯減少。手術室還需要配備廢氣排污裝置以及二氧化碳吸附裝置,從根本上降低有害氣體的出現。
3.2.4 加強輻射防護 若骨科手術開展期間要通過X線檢查,醫務人員需要穿著防護服,若條件允許,可短暫回避,盡可有能所防接止觸身[3]體。受在到照直射接之照前射需,要防完止善短相時關間防內護與準大備,劑使量照X線射照次射數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手術室中多方面的因素均會對醫務人員的健康產生影響,應該及時制定防護措施,從而減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