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辰



摘 要:心理學知識和教學實踐有機融合,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僅優化了課程設計、創新了教學思路。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應該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教學,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教育 教學 心理效應
近年來,教育類報刊上頻繁出現將心理學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文章,心理學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無縫鏈接日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因為教育的對象是鮮活的生命,是正處在心理成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們。只有將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合理有效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才能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務教學。這種融合,是將無形的心理研究化做有形的教育實踐,將無聲的心理教育化成有聲的教學實踐。
一、用“超限效應”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效應的結果會使學生的神經細胞處于抑制狀態,從而影響學習的效率。超限效應在學校教育中時常發生,因此,教師在任何方面都應注“度”。教師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這樣才能恰到好處,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首先要避免時間上的“超限效應”,合理安排好45分鐘的課堂教學實踐,做到不拖堂。其次,避免同一重復的超限效應,每個知識點不在同一時間內反復提及,避免學生反感,產生厭學情緒。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內容絕對不能過量。
例如,我在在講授文言虛詞的時候,如果將考綱中的18個虛詞逐個講解,需要四五個課時,學生如果對文言文還算感興趣,但是一想到有18個詞(每個詞最少三種用法)的時候,頓時會失去興趣,望而卻步。但是如果把這18個虛詞分別安插在出現頻率高的每篇課文中,每一篇只設置一個重點虛詞,要求學生只整理這一個虛詞的例句,總結用法。最后等到高考一輪復習時,再按出現頻率的多少來安排復習的重點。這樣一來,不僅能各個擊破這18個虛詞,還能讓學生認真地有效率地完成任務。以下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
二、用“舒爾特表”創新教學形式
根據教育專家調查研究,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弱智,那為何在100個孩子當中,成績怎么懸殊那么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沒有聽進去。 世界上偉大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去學習。”據專家們研究和調查,中國75%的學生存在注意力不佳的狀態,如何讓中國的學生擁有高品質的注意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務。
舒爾特表可以是培養注意力集中的不二選擇,利用舒爾特表加強注意力能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有了注意力,學生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問題,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擾;沒有注意力,大腦出現不能自控的多點興奮,對于目標任務的主興奮點進行削弱和分散,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利用舒爾特表,語文的詩詞背誦可以變得饒有趣味。原始的舒爾特表是快速數每表按字符順序,迅速找全所有的字符。用詩詞改良后的舒爾特表是快速的指出詩詞里的字,連綴成詩句讀出來。以杜甫的《望岳》(圖二)為例:
每次詩詞教學時,遇到舒爾特詩詞表,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隨著練習的深入,學生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視幅,加快閱讀節奏,鍛煉眼睛快速認讀;而且訓練多次之后,不僅拓展了縱橫視幅,而且還能達到一目十行、一目一頁非常有效。
2.用“遺忘曲線”指導學生溫故知新
語文學習離不開記憶,文章詩詞需要記憶,文學常識需要記憶,文言文知識要點也需要記憶,語文教學中背誦任務,是學生最難攻克的。而記憶是一種高級的心理過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是研究記憶方法的大師,從嚴格控制原因來觀察結果,對記憶過程進行了定量分析。
學生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觀察曲線,會發現學完的知識如果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如果將學生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
教師盡可以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法來安排課文的復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為期兩年的教學實踐研究中,我運用心理學知識優化了課程設計、創新了教學思路,收獲甚多,受益匪淺。實踐證明,心理學是可以和運用到語文教學中的,在教學內容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教育更加有效,更加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心理學和語文教學可以相融的,春風化細雨,潤物細無聲。這樣的教育模式,也是課稱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師的需要,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主編:劉儒德)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陳家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