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琦
【關鍵詞】家校共育;網絡資源;雙休日;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022-01
中小學生的雙休日是在自己家里度過的,孩子回到家就變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進入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娛樂方式主要是看電視、上網玩游戲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中小學生雙休日在家成了脫韁的野馬,無人看管,不少學生整天無所事事,東游西逛,甚至做出違法違規之事。學生們不會安排雙休日的學習、生活,做事只求痛快不講意義,五天的約束相比兩天的放任,剩下的值近于零。中小學生的雙休日教育有缺失,學校就要通過對網絡資源的整理、開發和利用,應用于家校合作教育,其出發點與歸宿點是幫助家長獲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利用網絡整合教育資源優化家校教育,進而創新家校互動新模式。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生家長的態度及家庭教育狀況分析
1.大部分家長管教孩子乏術,將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推脫給學校。忙于工作,對孩子的管理比較寬松,基本屬于“放羊式”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持一種寬容或者聽之任之的態度。
2.大部分家長在心理上過分地依賴學校,行為上不能甚至不愿與教師有溝通。多數家長對學校召開家長會等活動有極強的抵觸心理,對老師主動聯系缺乏正確的認識,既不歡迎老師家訪,也不愿意接聽老師的電話,總以為老師在“找茬”刁難自己和孩子。
二、網絡資源的出現提供了彌合這個缺失的可能性
網絡資源因其超越時空限制、交互與主動、便于協同合作的鮮明特點,給現代家校合作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注入了新的生命。家長應該緊跟時代,引導孩子健康正確地使用網絡,與孩子共同享受網絡帶來的知識與快樂,與孩子共同成長。學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一系列有效的網絡教育交流平臺,依托網絡資源,架起學校、家庭互動交流的橋梁。
1.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構建家校合作教育平臺。“互聯網+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能熟練使用網絡技術,成為其中的生產者與構建者,創設平臺實現與家長多層次的深入交流,迅速及時地反饋信息或解決問題。利用BBS、郵件列表、QQ、微信群等新形式,建立和管理班級家校網絡,實現家校互動的高效化和便捷化。加強教師網絡隊伍建設,也要注重家長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家長的素質與運用網絡的能力,安排老師為有需要的家長做網絡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網絡素養和指導自己孩子的監控能力,使父母成為一個家庭合格網管員,為學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網絡資源環境。
2.通過網絡載體優化家校合作教育形式。(1)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教師及時發布各種通知與提示,還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現狀,幫助孩子明晰每日學習任務。在班級群聊中,家長的問題可以得到迅速的解答,打破時空界限的交流方式,使家校溝通更加及時高效。(2)在學校網站中專門設計家長學園欄目,主要包括:生活教育、孩子培養、案例分析、網絡知識等內容,鼓勵家長交流分享,學校作為家長學園管理員的身份引導討論,注重家長的培訓和指導,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3)家委會以班級博客為陣地,博客上信息的更新都由較為活躍的家長精心策劃,鼓勵家委會發揮模范作用,促進家長之間的交流分享。在博客展示的交流平臺上,實現班級內部、學校范圍的資源共享和能量互換。(4)家校論壇平臺供教師和家長共同探索教育心得,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心得或遇到的教育問題發布在這個網站,家長瀏覽并發表評論,從多個角度促進家校雙方的交流了解。主講人可以是教師、家長或邀請的教育專家,對教育問題各抒己見,參與者可以加入討論,尋求解決教育難題的最佳方法。
三、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增強家校合作中的交互作用
1.網絡時代打破了以往的家校合作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家長和老師不再是家長會見面一對多地交流,而是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博客等各種智能平臺無縫對接,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質量,加強了家校線上線下的交流。
2.網絡資源將道理式說教變成容易被接受的微產品。網絡強大的功能使教育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信息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生動。新媒體的呈現方式能使學生更加直接、方便地接受教育,將道理式說教變成時下受歡迎的新媒體形式,用時尚的方式推廣主流價值觀。
3.網絡信息技術化解了家校之間尷尬的矛盾沖突。網絡的交流環境打破了以往傳統形式上家校共育的時空界限,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建議,可以及時通過網絡交流平臺私聊提出,不但避免了當面提意見的尷尬,還加強了心與心的交流,實現了真正的零距離。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