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黃毅


摘 要:盆栽蔬菜作為一種新型的蔬菜種植方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為促進盆栽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現對盆栽蔬菜的發展背景進行簡述,《點綠》項目通過分析盆栽蔬菜的市場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蔬菜 市場運作 存在問題 對策
一、盆栽蔬菜的發展概述
(一)盆栽蔬菜的定義。盆栽蔬菜是指在花盆或其他容器內種植且供人們觀賞、采摘、食用的蔬菜。[1]家庭種植盆栽蔬菜常選擇一些觀賞性和食用性俱佳的蔬菜品種,利用土或基質將蔬菜種植于各種類型或材質的盆缽中,并放置在陽臺、庭院、臺面等處,同時按需澆水、施肥、綜合防治各種病蟲草害。
(二)盆栽蔬菜的發展背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加強,盆栽蔬菜給人們帶來了新的體驗,近幾年,一些新型的蔬菜種植方式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人利用自家的陽臺和庭院,但是由于盆栽蔬菜的要求高,各種培育條件的限制,自己種植蔬菜很難成功。本項目是為農業種植生態果蔬服務農產品,產品結構分為五個部分——“陽臺種植”“家庭種植”“盆栽觀賞果蔬”。產品概念為生態、便捷服務。針對目標為小范圍內的消費市場開設種植店面,形成點到面包圍區域的大范圍覆蓋性服務,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生態、方便的而一體化,流水線服務。為此,筆者針對《點綠》項目的具體情況,對盆栽蔬菜的市場運作現狀進行梳理和簡述,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二、盆栽蔬菜的發展現狀
(一)盆栽蔬菜的種類。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同,果蔬的不同來源,分為野生蔬菜和栽培蔬菜。根據不同的食用部分和觀賞性能,觀賞果蔬分為葉菜類,是菜類,芳香蔬菜等種類,目前觀賞蔬果已經被開發出幾十個種類,其中有人們熟悉的南瓜,辣椒,番茄,生菜茄子等等。
這些果蔬的特點也很獨特:造型美觀,莖葉花果均擁有良好的觀賞性,花期長,不易脫落。對土壤條件有較好的適應性,有較強的耐旱.耐腐蝕性。對于不良的環境有特殊的生理需求。能耐弱光,有較好的光合作用。
(二)盆栽蔬菜的市場消費與需求。盆栽蔬菜與菜市場銷售的蔬菜相比,盆栽蔬菜的價格要高很多,但由于盆栽蔬菜可帶給人們精神上的附加值,因此,盆栽蔬菜在消費者中還是得到較高的評價。目前,盆栽蔬菜的價格根據蔬菜品種、種植方法不同有很大區別。
1.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需求不斷加大。通過消費者對購買綠色農產品的現狀調查,消費者中低收入者在購物時更多地是選擇經濟實惠,而高收入者講究的是安全舒適,若有盆栽蔬菜加體驗,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有機蔬菜。現在的人們都很看重健康,重視健康,而相對于治病,消費者們把更多的目光看在身體的保養上,他們想要吃的健康,綠色,不要添加任何的激素的食品。
2.蔬菜的消費既有一定的季節性,在數量和種類上要求均衡供應。對于現代的蔬菜市場來說,在數量上和種類上的均衡供應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蔬菜市場提出的要求。
(三)《點綠》項目選擇的種植方式。
1.互聯網種植。本項目預計去郊區承包15畝的田地,然后采用自動化的種植技術進行種植,并且給每一批植物進行編號處理,然后通過互聯網將這整一個過程放到自己的公眾號上,消費者可以在這個平臺看到自己的植物如何生長,看到他們如何生長。同時,也可以選擇預種植,簡而言之就是消費者在種植的品種中沒有自己想要購買的果蔬,可以進行預約,然后由本項目工作人員進行種植,最后把成熟的果蔬帶到消費者手中。
2.陽臺種植(頂樓種植)。每個小區的頂樓是這個社區內利用率最低的地方。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想要利用自己的樓頂來種植果蔬給自己食用,只會想到要吃健康的、綠色的。而本項目抓住這個機會,可以組頂樓來打造一個空中菜園。而這個小菜園不僅僅用來種菜,也可以供小孩子們玩耍。相信捧著自己眼皮底下成長的果蔬,又是自己親手從突然中取出的果蔬是,那才是真正踐行健康的方式。可以再城市中享受田園生活,更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頂樓種植最重要的是供貨來源,高產品的種植梯架在有陽光有雨露的滋潤下,會有不一樣的質量。當然價格也會更高,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我們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可以說,頂樓種植是針對中高消費人群,可供休閑,娛樂,也非常實用于整個產業鏈。
3.家庭種植。所謂的家庭種植,也就是把植物種植在家中,可以提供種子和技術,就讓果蔬長在客戶的自家的小陽臺上,經過自己的照看,收貨果實。經過種植只要是買技術的種子、一個正方的種植箱,小厘米厚的土層,可根據自己的所愛來種植,像現在的老人許多都不愿意出去吃飯,就是怕把自己吃到的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東西,也曾想過自己種菜,可是并沒有這個條件,現在種植箱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
4.盆栽觀賞果蔬。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于工藝品的需求量也有所提高,廣義上講,觀賞果蔬是所有可供觀賞的果蔬,俠義上講觀賞果蔬是指通過自然變異的人工選擇,選育出的形狀奇特,具有觀賞與使用價值,適于家庭種植和陽臺,風景區綠化。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果蔬。觀賞果蔬兼具蔬菜的生物學特性,正常發育特點,和觀賞價值,在品種選擇上有特殊的需求的。
三、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盆栽蔬菜的種植技術。盆栽蔬菜在培育和種植時,需要針對性的選擇栽培的方式,該項目采用盆栽技術對蔬果進行種植,由于盆栽蔬果既要具有觀賞價值,又要兼備食用功能,因此其栽培管理與普通盆花有一些區別,比起普通大田栽培的蔬果,盆栽蔬果的管理更為精細。盆栽蔬果比普通蔬果的標準化要求更高、栽培技術要求更精準,例如對肥水要求更為嚴格、修剪整形上也比普通蔬果要求多一些,在解決蔬果的季節性問題上,遮陽網栽培技術,遮陽網是一種新型的覆蓋材料,根據透光度要求,有不同的編織密度。
2.盆栽蔬菜的種植條件有限。盆栽蔬果在基質的選擇上,由于盆栽蔬果要兼顧觀賞功能,因此要求采用無土栽培基質,有的蔬果具有季節性,種植時要在溫室、塑料大棚等保護地內進行,這是因為溫室和塑料大棚一般具有較強的環境調控能力,可減少病害的發生;并且能將通風口處用防蟲網封嚴,防止蟲害發生。
3.盆栽蔬菜存在的風險。在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即種植問題之后銷售又將成為第二大的問題,在市場空白的現在,對于我們的項目來說有利也有弊,而利弊的處理結果就將對整個項目的未來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銷售風險。在市場的開拓過程中隨著需求的增加,種植也會隨著增加,但不會盲目的埋頭苦種,造成產大于銷,本項目選擇網上下單和實體店購買兩種,不管消費者是以哪一種方式購買產品,都將以種子優先,在消費者買了任何蔬果之后再種下同一類的同數量蔬果,等同于賣出多少就種下多少的同種蔬果,在遇到實體店某蔬果所需數量不足時,可以從最近的其他小區實體店進行調貨,以解決種多賣少的問題,我們會盡量保證買賣的平衡,緩解所謂的供大于求。
市場風險。該項目的建設在市場方面將會具有很大的沖擊力,畢竟在此之前人們已經習慣了以前的購買方式,要想讓消費者盡快接受本項目的銷售模式,具有一定的壓力。
菜場、超市競爭壓力大。在傳統意義上,消費者買菜都是前往附近的菜場或者是超市,在位置上都是與所住地有一定的距離,不管走路還是乘車都要花費時間在路途上,在菜場與超市對比中,菜場的蔬果新鮮度要高于超市,而且價格也會低于超市,因此人們會習慣了去菜市場購買蔬果,對盆栽蔬菜的種植存在懷疑。
4.盆栽蔬菜融資難。盆栽蔬菜的培育成本較高,對技術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第一階段購買種植設備上,有一定的難度。
按照本項目的預定目標,第一階段資金需求較大,主要是開發產品和購買相關設備,因此,在啟動資金上有困難。
(二)針對問題提出的改進措施。
1.引進新型的盆栽蔬郭的種植技術。盆栽蔬果在種植和培育上要求特殊,比普通蔬果的標準化要求更高、栽培技術要求更精準,因此,在選擇蔬果品種、土地、選中都要求精細,因此,要引進新型的種植技術,才能達到消費者的需求。
2.選擇適宜的種植和培育期。根據蔬果的特性,按照消費者的需求來安排種植期,盡量能在在節假日和旅游旺季出售。
3.加強病蟲害的管理。防治病蟲害是盆栽蔬果生產上的一個難點。由于盆栽蔬果要具備觀賞、食用的雙重特性,生產者銷售的是整株植株,而不像普通蔬果那樣只是出售果實或者葉片等部分部位,這就要求盆栽蔬果沒有病葉、蟲葉或者枯葉等,否則就會影響盆栽蔬果的價值,因此盆栽蔬果的病蟲害防治更為嚴格。一般來講,觀賞蔬果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螨蟲、菜青蟲和白粉虱,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和灰霉病等。
結 語
通過盆栽蔬菜的市場需求調查分析,盆栽蔬菜的發展在市場上需要慢慢的推進,通過消費者以及專業技術人士等多方的努力,目前盆栽蔬菜的各類技術不夠成熟,在培育和種植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需要投入跟更多的資金,引進更好的種植技術和設備。
參考文獻:
[1] 舒雅娟.淺析盆栽蔬菜產業的現狀與發展[J].上海農業科技技.2018(6):19-20.
[2] 耿玉婷.蔬菜種子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15.02(12).
[3] 耿霄.公益廣告市場化運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6.02.
[4] 凌培杰,劉雷,唐為華.駐村蹲點蔬菜種植技術推廣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6(5).
[5] 馬艷艷,宋翔,楊文艷.農戶認知視角下土地流轉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寧夏107戶農戶調查數據為例[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5,(6):78-82,102.
[6] 郭國慶主編.市場營銷學通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楊艷紅,女,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
第二作者:黃毅,男,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學生。
項目名稱:《點綠》,立項編號:2017GJ5304、2017SJ5304,項目類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