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天驕
【摘 要】音樂圖像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對中國音樂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歷史意義性的影響,也引起不少學者對其研究,它不僅對音樂文獻記載、樂譜記錄進行了彌補,也對眾多音樂史進行了修正和引證。當代中國的音樂圖像學仍然處于一個步履蹣跚的初級階段,依然存在爭議和問題,有待音樂圖像學研究者進一步的改善和拓展。并結合當代大文化時代語境,發散學科思維維度。
【關鍵詞】音樂圖像學;中國音樂圖像學
中圖分類號:J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041-02
音樂圖像學是由音樂學和圖像學兩個不同意義的現代學科結合而成的新型交叉新興學科,音樂圖像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一切與音樂有關的美術視覺藝術作品,即要對以音樂為題材的美術作品進行研究。俞人豪在《音樂學概論》中就音樂圖像學如此定義:音樂圖像學是一門對各種有關音樂圖像內容和形式以及其中的各種符號、題材等加以鑒定、描述、分類和解釋的專門學科。該學科有利于了解樂器學、表演方式、音樂家生平、文化史四大方面,實質上音樂圖像學的研究則是結合藝術之外的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人類學等緊密聯系的多學科的研究方法為一體的現代學科。隨著該學科的傳入、形成與發展都對中國音樂學體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研究現狀對中國音樂圖像學開創了新紀元。
一、中國文化中的音樂圖像學
我國有關“圖像學”的學術研究歷史悠久,古老而又深沉的華夏民族文化傳統經歷過圖像時期的積淀。在語言文字還沒有形成之時,遠古的先民們采取以圖記事、以圖說事、以圖表達情意的歷史時期,圖像文化是存在于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為基礎的早期文明之一。隨著文字的產生于發展,圖像的形式逐漸轉化為一種藝術文化形式并伴隨文字發展至今。我國最早期關于“圖像學”的學術研究,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的“金石學”①,它全面開啟了對于傳世與出土古代金石器物和圖像進行綜合性考證研究的學術歷程。其實,作為具有中華文明象征意義的中國文字也是由古時先民勾畫出的世間萬象的圖像圖畫逐漸演變而來的。例如,古時中原地區為炎熱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眾多大象在此地繁衍生息,商人們馴化大象,并根據大象的外形創造出來“象”字,且因中原地區的歷史原因,河南省作為中原腹地,故簡稱“豫”,隨后在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也看出“象”字的最初形態即為象形文字。之后漢字的發展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圖畫也更多地成為記錄保存社會音樂、舞蹈及表演形式的一個重要手段,歌、樂、舞一體的歷史文化形態通過圖像的記載伴隨語言文字的普及和審美價值觀念建立,圖像漸漸成為了伴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文明化的具有功能意義的工具。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音樂圖像學在中國開始了一批關于相關學科的研究,八九十年代我國有了自己的音樂圖像學研究,并出現了一些相關的論文和著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著作《中國音樂是圖鑒》②為近年我國音樂史學研究、音樂圖像學研究產生最大最全面的影響。
二、中國音樂圖像學的研究意義
音樂圖像學的研究價值在于彌補文獻記載、樂譜記錄的不足,甚至可以表現文字無法涉及的領域,即可以擴展可視性音樂文化研究的維度,更加生動地再現某一時代、某一地域、某一民族音樂的生活風貌和文化背景,并通過音樂圖像學對音樂歷史進行補充、引證和糾正。
圖像為音樂史佐證,在中國音樂史學中也有所見聞。例如,古代波斯王朝的一幅描繪當時著名音樂學家巴爾巴德在宮廷的帳篷里給國王演奏形似琵琶的巴爾巴特琴的場面。通過這幅畫作不僅了解到了當時的這種古波斯樂器外形、表演形式與之后阿拉伯及中國個曲項琵琶在形制上有所關聯,而且站在文化角度體現出來當時宮廷生活面貌以及音樂所在的社會地位。現代人對古代音樂的理解經常受到文字的局限,這時就需要通過圖像加以更改。例如,《元史》中對于箜篌的描述“箜篌,制以木;闊腹;腹下施橫木而加軫;二十四柱;頭及首并加鳳喙。”一般,多數人對其認識為:箜篌是一件外來樂器,形似豎琴。但通過圖像學家對隋唐時期的陶俑、石刻、壁畫的考證,指出箜篌和豎琴在音箱、彎把部位的方面均有不同。因此,音樂圖像學的研究存在著許多價值,對我國古老悠久歷史中所蘊含的音樂文化都有重要意義,需要我們更多的學者前去開拓。
三、中國音樂圖像學的研究現狀及思考
隨著西方音樂學科對音樂圖像學與音樂考古學的學科劃分,造成了音樂考古學內部的學術爭議,也明顯阻礙了知識維度界限逐漸模糊大文化體系下的音樂史學的研究與發展,中國音樂圖像學的研究仍然還處于一種步履蹣跚的階段,更多的學術研究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對于音樂圖像學的分析技巧和體系化價值體現判斷都還需要改善和提高。
首先,應該淡化學科之間的爭論,更加注重有利于音樂文化實際性的研究。在我國音樂學學科領域中,不僅僅局限于音樂圖像學,眾多音樂學科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過度強調學科之間的界限,強調其學科的重要性,建造學科專屬特性,而忘記學術發展中需要相互借鑒共通發展的原則,從而失掉學科建設的實效性。因此,更需要建立一個多維度的音樂視角領域,建造適合于我國自己音樂圖像及藝術作品的檢索系統,來促進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音樂社會學等學科的全面發展。
其次,在圖像學研究中應注意方法和手段的具體化。雖然對于學科之間一直提倡交融,但在研究指出,圖像學者需要形成研究的理論和手段背景,并依據潘氏圖像學“三層次理論”③原則來解釋說明某一現象,從而形成較為成熟的圖像學理論研究方法。
最后,應注重當代音樂圖像學的總體發展趨勢,拓展學科發展領域與范疇。潘氏圖像學理論將圖像學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新科技的出現,加拿大學者在《視覺文化研究與當代圖像學》文論中提出:當今的視覺文化維度也已經歸屬于圖像學研究的范疇之內,大眾媒體、視覺藝術文化的拓展,都體現出圖像學從古老場景中向當代視覺場景的轉換,音樂圖像學也應如此不僅要考慮古代音樂文化元素符號,也應該結合其當代語境含義來分析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能夠讓更多的群體對音樂在大文化背景下的發展有所了解。
四、結語
當然,音樂圖像學并不能完全真實的再現音樂歷史文化,有著其自身的弊端,這就需要研究者慎思明辨,不可孤一立證,結合多方面史料反復推敲,并接軌中國當代音樂學體系,發揮其在音樂研究中獨特而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當時和后世的一些金石學著述中,都涉及到對出土或傳世的金石器物、石刻畫像及其相關銘文的考證研究。
②由我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研究所編撰,全書從遠古到明清時期,共分五個部分,搜集了五百余幅文物圖像,形象直觀的描述了中國悠久的音樂歷史。
③潘諾夫斯基將圖像學方法系統化,分為三個階段:前圖像志階段、圖像志階段以及圖像學階段。
參考文獻:
[1]俞人豪.音樂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73.
[2]郝建蒼.音樂圖像學的發展及其研究價值[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1)6.
[3]李榮有.圖像學的歷史傳統及其現代的接軌[J].藝術百家,2012(6).
[4]羅先文.我國音樂圖像學的研究現狀和思考[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9,25(7).
[5]韓國鐄.音樂圖像學的范圍和意義[J].中國音樂學(季刊),1988(4).
[6]洛秦.視覺藝術的可視性聲音文化維度及其意義—音樂圖像學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J].音樂藝術,2012.
[7]呂鈺秀.圖像中的音樂史料研究視角與方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