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其東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鞍山 114041)
牛流行熱的檢疫與防控措施
宣其東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鞍山 114041)
牛流行熱又稱三月熱、暫時熱,是由牛流行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突發高熱,流淚,有泡沫狀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肢僵硬,跛行及明顯季節性。主要引起牛發病,尤其以奶牛最易感染。
牛流行熱;檢疫;防控
(1)流行病學:本病主要侵害牛,各種年齡、性別、品種的牛均可感染發病,以3~5歲的壯齡乳牛、黃牛易感性為最高,懷孕牛和高產乳牛感染后癥狀為最重,死亡率也較高。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在蚊蠅多的季節流行,北方于8~10月份,南方可提前,多在潮濕季節流行。病牛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吸血昆蟲(蚊、蠅)叮咬病牛后再叮咬易感的健康牛而傳播。本病傳染力強,傳播迅速,短期內可使很多牛發病,呈大流行性或流行性,有明顯的周期性,約3~5年流行一次。
(2)活體檢疫:潛伏期3~7d,多突然發病,體溫升高達40~42℃,持續2~3d。病牛肌肉震顫,皮溫不整,精神高度委頓。流淚,畏光,眼結膜充血,眼瞼水腫。鼻鏡干熱,呼吸促迫,病牛發出哼哼聲。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停止。多數發病牛鼻流炎性分泌物,成線狀,后變為黏性鼻涕,流涎,口角有泡沫。乳牛的產奶量急劇下降,有的停止。病牛喜臥地上,不愿行動,強迫行動則跛行,步態不穩,甚至倒地不能起立。多數病牛呈良性經過,病程3~4d恢復,病死率為1%~3%,若繼發感染,因跛行或癱瘓而淘汰。
(3)肉尸檢疫:沒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急性死亡的病例,可見明顯的肺間質氣腫,有的肺充血與肺水腫。肺氣腫病例肺高度膨脹,間質增寬,內有氣泡,壓迫肺呈捻發音。肺水腫病例胸腔積有多量暗紅色液體,氣管和胸腔內積有大量液體,淋巴結充血、腫脹和出血。
牛流行熱檢疫檢驗方法有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學檢查。病原學檢查主要是將可疑病牛的血樣靜脈接種健康牛,或腦內接種乳鼠盲傳,或在BHK21(或Vera)細胞上傳代,以接種動物是否發病或細胞是否出現細胞病變來確診。目前比較實用的血清學方法是微量血清中和試驗。
(1)材料準備:①牛流行熱病毒株:用巳適應BHK21或Vera細胞的毒株(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保存)。②犢牛血清:經檢測無牛流行熱抗體,使用前經56℃、30min滅活。③被檢牛血清:試驗前經56℃、30min滅活。④試驗細胞:BHK21或Vera細胞。⑤漢克氏平衡液、乳漢液、胰酶、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細胞分散液:按常規方法配制。⑥抗菌素溶液:選用青霉素和鏈霉素,用滅菌的雙蒸餾水配制成1萬單位(μg/ml),分裝成小瓶,凍結保存。⑦細胞培養液:70% 199液加入10%犢牛血清和20%乳漢液、1%抗菌素溶液,用8.8%碳酸氫鈉調pH7.2~7.5。⑧細胞維持液:基本與細胞培養液相同,犢牛血清為3%。⑨24孔或96孔平底帶蓋塑料培養板。
(2)實驗方法:①抗原制備:將培養36~48h生長良好的BHK21細胞,棄去培養液,加入維持液,按維持液量的10%加入0.01稀釋的病毒,37℃吸附1h。倒去溶液,用漢克氏液洗滌后,加維持液,37℃培養,當細胞病變出現達75%以上時,收獲培養物,-20℃保存。
病毒抗原毒價測定:收獲的培養物凍融3次,以2000轉/min離心10min,吸取上清液,在微量板上用BHK21細胞測定其毒價。按改良的Reed-Meunch方法計算TCID50(抗原毒價應在104以上)。測定合格的抗原分裝成小瓶置-40℃中保存備用。保存期超過3個月應重新測定毒價。使用時將病毒配制成每50μl含100個組織細胞培養半數感染量的病毒液。
②中和試驗:A.被檢血清稀釋。取被檢血清70μl,加入210μl維持液,充分混合(此時血清稀釋度為1:4)。B.將稀釋的被檢血清滴加于微量板上,每份血清加5個孔,每孔50μl;抗原(病毒濃度為100個組織細胞培養半數感染量/50μl)分別加入前4個孔,余下的1孔補加維持液50μl為血清對照。C.設置對照。陽性、陰性血清對照孔:與被檢血清相同方法操作。正常細胞對照孔:不加血清和病毒抗原,補加100μl維持液。工作病毒對照孔:不加血清,補加維持液50μl。病毒回歸試驗:將病毒做含毒量為1000個、100個、10個和1個組織細胞培養半數感染量四個稀釋度稀釋,每個稀釋度滴加4個孔,每孔50μl,補加50μl維持液。D.將試驗板置微型振蕩器上混合,37℃中和1h,加入含1.5×105~2×105個/ml細胞的細胞懸液,每孔100μl,加蓋后置5%二氧化碳培養箱,37℃培養,96h判定結果。
③結果判定:當被檢血清對照、正常細胞對照正常,陰性血清對照各孔細胞都出現細胞病變,陽性血清對照各孔細胞全部被保護,病毒回歸試驗成立,工作病毒量符合要求,本試驗有效。陽性反應:被檢血清4孔中,有2孔或2孔以上細胞沒有出現細胞病變。陰性反應:被檢血清4孔或1孔細胞出現細胞病變。
自然病例恢復后有一定時期的免疫力。可試用牛流行熱疫苗接種免疫,但效果不令人滿意。早發現,早封鎖,早隔離,早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物,病初可根據病情使用退熱藥及強心藥,并用抗菌素藥防止繼發感染。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牛舍潮濕,防止過勞,夏季防暑,保持牛體清潔衛生,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等,牛舍、運動場及用具用3~6%氫氧化鈉熱溶液嚴格消毒。有病變的內臟作工業用或銷毀,無病變的內臟經高溫處理后出場。
[1] 浩斯巴雅爾,娜仁高娃.牛流行熱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