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魁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在電影表演藝術創作中的我與角色。實質上,這篇文章是針對演員在鏡頭前創作時所展開的討論,電影演員塑造形象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當然,這篇文章也僅僅是一篇體會而已。
【關鍵詞】性格創造;鏡頭前表演;塑造形象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114-01
一個月的電影劇組生活轉眼結束,讓我對自己的拍攝回顧總結,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劇組嚴謹的工作作風,感受到了同行們的敬業精神,在這段拍攝中,我始終抱著嚴謹認真的態度,在劇中我有幸飾演了攝政王。整個創作過程讓我經歷了喜悅和煎熬;作為一名演員,他的創作任務,就是要在舞臺上或者銀幕上,塑造出活生生的、性格鮮明的、有血有肉的、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一、電影就是性格創造
電影演員塑造形象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所謂塑造就是演員運用自身五官、肢體、聲音和情感來塑造人物的,也就是塑造出角色性格。這是電影表演藝術的最終目的。
我第一次扮演攝政王這個角色,對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無論從氣質、生活經歷、年齡都是我所不熟悉的,我本人是如何創作的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電影是人演人的藝術
表演就是活人演活人給活人看,這是通俗又顯而易見的常識。演員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角色是劇作家根據生活提煉藝術加工出來的另外一個人,既然都是人,都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難道誰都可以從事表演藝術創作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系統角度闡述,人與人、演員與角色,我與“攝政王”、佟瑞欣與哈姆雷特,的確都屬于人類的系統,演員是生活中的人,角色是藝術中的人;生活中的人是藝術中的人的原形,藝術中的人又是受到生活中的人的制約。因此,演員和角色都是人,活生生的人。
(二)性格是塑造的核心
演員扮演角色,演什么 ?絕非機械走調度背臺詞,也不是單純模仿角色的外部表象,而是必須創造出角色的本質,精神層面。生活中,一個人之所以可以讓人印象深刻,被人記住,除了人類共同的本能外,還具有個性,也就是獨特性。
那么劇中攝政王是什么個性呢?他永遠不會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呈現在眾人面前。對待納蘭公主、年幼的王上、朝中文武大臣等,對不同的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不一樣。劇中有這樣一場戲:攝政王心腹大臣韓大人問攝政王,納蘭公主一行人到的那個地方,會有生命危險,當攝政王得知這一情況后,沒有說話,只是淡淡地幫韓衡整理整理衣服,拍了拍肩膀,然后淡然離去;由此可見攝政王是非常心狠手辣,未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內心狀態。
因此,在塑造人物過程中,要將攝政王不同場次的心理狀態挖掘出來,他的說話狀態、行走習慣、待人接物、氣質、動作等等方面去把握角色的心理特點,這就是性格。而這種性格在一個人身上相對固定下來,就會形成一個人的個性。
(三)性格是演員創作的坐標
每個人無論是從外部形態到內心活動總是會有差異。演員塑造性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概念。如:案頭工作,演員分析劇本與角色,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概念。例如:攝政王的陰險、納蘭公主的勇敢、老沙的憨厚等等(電影《魔游紀Ⅱ》中的人物),但演員分析角色最終不是為了獲取概念進行創作,而是為了感覺角色形象,創造出性格化鮮明的人物。因而演員分析劇本必須采用演員的方法。演員的分析是為了感覺人物形象,實現具體的上場任務與行動。演員把握角色基調,永遠不是背誦文字概念,而是要把握角色在每一場戲中,不同規定情境中的具體心境、感覺、知覺、行動。
二、人物基調把握與角色外部動作設計
表演藝術是表現人的藝術,也是體驗的藝術,在演員二度創作中,要保持演員本能。演員要在鏡頭前創作出自身所展現的角色的行為,得到觀眾認可。人物基調實際上在創作中是客觀存在的,如:電影拍攝完成了,觀眾看完以后,感覺說不清楚是一個什么人物,摸不透,實際上就是演員創作沒有把握住人物基調,人物基調也不是單一的。
三、表演中動作細節的設計與運用
作為角色塑造,必須要有外部的動作設計,演員要深刻理解劇本與角色,對每一場戲進行案頭工作,進行設計。演員在鏡頭前表現角色,要強調我怎么表現人物,必須要強調出演員自身怎么做,才可以把角色表現出來。如:劇中我與對手迦樓羅互相打探進展,我選擇了一邊彈琴一邊說話,既體現了王爺的另一面,又很好地把角色心理節奏通過彈琴的外部動作結合起來,這個細節就運用得很好,對于攝政王整體感更強。因此,細節的設計與運用,是在對人物的情感、欲望、需求、性格的基礎上放大。它由演員外部可見的、具有表現力的外部動作完成,力爭每一場戲都處理得準確、生動,要做到這些,必須以真實細節為基礎。
四、結語
性格化創作,是電影演員亙古不變的主題,也是演員追求的境界和努力的目標。它是演員深入理解劇本,與導演深度溝通,通過前期的案頭準備工作。通過電影前期拍攝的文戲、武戲排練,從演員內心深處找著角色基調,找準人物的精神氣質,運用表演內外部技巧,融入演員自身的情感,同時注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不同習慣、眼神、姿態、說話語調等,最終在鏡頭前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 影視表演基礎.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邁向質樸戲劇. 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出版.
[3] 表演分析手冊.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