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未來人工智能或占GDP的26.1%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發表演講,稱未來人工智能將通過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激發消費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2017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對勞動生產率的貢獻在其創造GDP中的比重將超過55%。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會帶來7萬億美元的GDP增長,占GDP的26.1%。而關于就業問題,他認為,人工智能確實會取代很多現在的就業機會,但因為人工智能沒有情感,在安全、知識產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
楊元慶:期待聯想智能化轉型的戰略更加落地
近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9年期待智能化轉型的戰略更加落地。他說:“其實我們認為自己的個人電腦(PC)不夠智能,這是我們第一努力的方向。我們定義智能PC,就是讓PC永遠在線,如果PC不能像手機一樣永遠在線,就不算智能物聯網的終端。同時,還要給PC加上語音引擎、圖像識別引擎等。我們希望給PC用戶、手機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引擎。”
李彥宏:未來20年里,手機可能退出歷史舞臺
2019年1月1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在央視2019元旦晚會上表示,人工智能將會逐漸替代手機滿足人們的需求。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在很多場景,如車上、家里以及學校等公共場所都比手機更加方便。“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使得在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的各類場景里遍布傳感器,它們可以很好地感知人類的需求。”因此他認為,未來的20年里,手機有可能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
張小龍:微信不會跟風做AI,而要落地到實際場景
2019年1月9日,“微信之父”張小龍在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上奉獻了一場4小時的演講。他說,微信不會跟風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實際場景。因為好的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技術應該默默“躲在背后”。他所擔心的是,AI作為一個工具,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開始駕馭人類。盡管如此,他也透露,微信內部正在研究AI有關的功能,當然也都是圍繞著最本質的一些原則,比如工具功能、體現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