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
【摘 要】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種共通性隱藏在不同文化的最深處,這種共通不受時間、空間的阻隔?!都t樓夢》和弗洛伊德無意識這兩種看似毫無聯系,實際在思想深處有著驚人的共融性,寶黛釵的愛情悲劇在無意識中已經注定。
【關鍵詞】無意識;寶黛釵愛情;封建禮教;悲劇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232-02
花開花落終有時,怎抵得過歲月蹉跎;故事的結局早已注定,隱藏著無情的印記。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說《 紅樓夢》 實際上也堪稱一本記錄當時現實的歷史巨作,它寫出了時代的、典型的、豐富的人和事,無可厚非地顯示出人性最深處的心理意識?!都t樓夢》中的人物也如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一樣具有復雜的心理結構,在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中,就能讀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本能欲望。從精神分析學的視角賞析《紅樓夢》,是致力于兩種優秀的精神文化之間的互證。
弗洛伊德把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無意識隱藏在心理活動的最深層。人表面的活動是處于意識層,但其實在無意識層次隱藏著一種強大的心理活動,而這種無意識才是人最真實的想法,有時甚至連人物本身都沒有意識到。無意識可以說是人類最原始的精神內核,它是人類欲望的體現,同時以其強大的發揮作用使人不自覺地就在活動中表現出來,最終使人得以滿足。究其原因,是出于人類自然的、本質的欲望,引導著人類朝著內心深處最隱蔽的想法活動。對于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書中描寫的人物不僅要體現出意識層,更應透過意識揭示出無意識中最真實的想法,探索人性最原始的欲望。
一、真真假假,曹雪芹創作過程的無意識心理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在文學作品更多表現為象征,作家并不是直白地描述自己內心的想法,而是通過一種隱藏的暗示揭露出來,這種間接的方式就是象征。《紅樓夢》的研究經久不衰、名揚海外,足以顯示出曹雪芹高超的創作藝術,在他的創作準備以及創作過程中都應架構了無意識心理。雖然學界至今沒有找到有關作者曹雪芹身世的史識,無法通過歷史與文學的互通來研究《紅樓夢》,但在《紅樓夢》開篇第一回,有一段“作者自云”,曾“賴天恩祖德”過“錦衣紈绔”“飫甘饜肥”的生活,不料卻“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最后落得“蓬牖茅椽”“繩床瓦灶”,這里暗示了作者人生的不同階段??梢韵胂蟛苎┣劢洑v了從錦衣玉食到潦倒落魄的轉折,從富裕到凄慘的變故一定給曹雪芹帶來了深切的體驗與感受,才能使他寫出豐富神秘、委婉曲折的巨作。反過來看賈寶玉,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特質與曹雪芹有著驚人的相似。在他身上有著一種可貴的悲劇情懷,對純潔美好的人、物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同時對于當時社會顯露出來的壓迫有著強烈的反叛。與其說這是賈寶玉當時眼中的社會,不如說這是曹雪芹借賈寶玉的行為來向我們表達他對人生的思考,也向我們大膽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1]
二、悲悲切切,寶黛釵愛情悲劇的潛意識流露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無意識、潛意識、意識與之相對的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但其實這三種關系不完全是絕對對應的。隨著時代、家族或者社會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紅樓夢》中寶、黛、釵三人的愛情問題始終是紅學界研究的熱點,因為它是聯絡全書的一條主要線索,這不僅僅是三人簡單的愛情糾葛,更是一個社會、幾個家族的縮影。我們可以把寶黛釵的愛情做一個劃分,寶黛的愛情是人類社會最自然的體現,所以是無意識的,但卻受到當時的阻撓,所以規范下的無意識演變成了超意識。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即使沒有寶釵,在當時封建勢力的阻礙下,寶、黛的愛情也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即使大觀園中沒有走出一個薛寶釵,也會出現千千萬萬個可以替代薛寶釵身份的女子。在封建時代,身份地位對婚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婚姻的背后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興衰。就像恩格斯說的:“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絕不是個人的意愿?!彼赃@場必然以悲劇結尾的愛情,注定要被現實打倒,只能通過壓抑的潛意識流露表現出內心的真實渴望。[2]
三、阻阻隔隔,外部環境對有情人的扼殺
在這場愛情悲劇中,人們討論得最多的一定是黛玉的含恨而終或者寶釵的雖嫁卻不得愛,卻似乎忘記了這場愛情的男主人公賈寶玉也同樣是可悲的。寶玉是一個對美好事物充滿渴望的人,所以對于愛情,他依然希望有一個可以在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中都與之可以相通的女子,但封建社會影響下的女子是不可能達到三者的統一的。所以寶玉把三者分開來尋找愛情,注定讓他在愛情中變得痛苦,始終無法實現完美的愛情。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無意識與無意識的,也可以稱為是自我的展露?!都t樓夢》之所以把黛玉設置成一個淚人,不是因為黛玉本身的軟弱,反而恰恰表明了黛玉在當時社會的不幸,沒有家族的庇佑,在當時等級劃分嚴重的社會,她的處境是最值得我們憐惜的。而在這場愛情中,她只有自我的流露,沒有本我、超我和外部環境給予的依靠。寶玉在二人的愛情關系中則恰恰相反,他是需要解除本我、超我和家族的束縛,才能和黛玉在一起??梢哉f,寶玉是一個現實的人,他想擺脫痛苦而獲得幸福,黛玉是一個理想的人,她渴望追求幸福而獲得幸福。在書中黛玉葬花的情節就能得到清晰地體現,黛玉喜歡寶玉的真心達到了最濃烈的顯露,黛玉葬花,葬的不僅僅是掉落下來的花瓣,她葬的是自己的一腔真情,在無所依靠的世界里,只能通過隱藏的方式,將這份最純真的愛情埋藏在土里。寶玉擁有一切,卻由命不由心,只能通過后來他說的:“我心里的事也難對你說,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這種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寶玉與寶釵之間是否存在過愛情,應該很多人思考過,他們之間不像寶玉和黛玉之間那么明顯。因為寶釵和寶玉的愛情是前意識的,是受超我控制的,我們可以發現書中寶釵總是希望寶玉能夠朝著名利場上發展,但這恰恰是寶玉最厭煩的,所以寶玉與寶釵之間存在一種隔膜,阻礙寶玉向寶釵靠攏。究其原因,寶釵出生在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從小的禮儀家教就把她培養成了一個封建模子下的女子。但其實寶玉討厭的并不是寶釵本身,他討厭的是當時社會的氣息,當寶釵作為一個單純靈動的女子時,寶玉的無意識里還是對她充滿喜愛的。香串事件,寶玉發呆恰恰就證明了他專注于內心渴望,如果寶釵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相信也會得到寶玉的喜愛。所以寶玉與寶釵的愛情悲劇更多的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阻擋,使寶釵始終把自己困在超我的牢籠里,面對無意識深處最喜愛的人依舊不愿出來,這是寶釵的可悲之處,也顯示出了當時社會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多少女子不能嫁給自己無意識深處最喜愛的人。所以當時寶釵沒有遵循無意識的想法,扔掉了香串也就扔掉了自己的愛情,最后得不到寶玉的愛也是必然。
四、總結
曹雪芹沒有讀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但其書中無意識的流露卻恰恰顯示了兩者的共通,這就是榮格提出的承載人類共同經驗的集體無意識。《紅樓夢》作為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的著作,其背后隱藏的無意識以及這種無意識揭露出的封建禁錮的壓迫,才是《紅樓夢》真正為人所品足的地方。用精神分析對《紅樓夢》文本進行解讀,無疑對我們了解《紅樓夢》的深層內涵具有很大的幫助。文本通過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描寫,無意識地向我們揭示了在理性和禁欲的社會,對理想愛情的扼殺和正常人性的摧殘是多么的殘酷,從而揭露出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是蕓蕓眾生不幸的根源,才是曹雪芹內心無意識最深沉的吟唱。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
[1]恩格斯,馬克思. 恩格斯選集(卷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