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芝 匡林愛
摘 要 在湘潭市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大量高素質復合型高端技能人才,這給高職院校技能人才的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和變革契機。通過實地企業、高職院校調研,明確湘潭市企業對高職院校技能人才需求變化以及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現狀,提出智能制造背景下湘潭市高職技能人才培養對策,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關鍵詞 智能制造 高職 技能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05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Xiangtan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U Xiuzhi, KUANG Linai
(Hunan Software Vocational Institute, Xiangtan, Hunan 41110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Xiangtan City,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skilled personnel, that i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composite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are needed, which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personn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field enterpris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iangtan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school; skilled talents
1 背景分析
智能制造是對接中國制造2025、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并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綱要》的總體部署,目標到2025年,將湘潭打造成為中部崛起的“智造谷”。目前,湘潭市有8所高職院校,全日制在校學生約5.4萬人。隨著先進制造企業加速向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過去適應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簡單操作型工人逐漸被工業機器人代替,并將引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產生和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換代,這些變化導致新職業的出現和職業內涵的變化。
2 智能制造背景下企業對高職院校技能人才需求變化
湘潭市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企業對技能人才有更高的需求。通過對湘潭市企業實地調研明確企業對高職院校技能人才需求變化:
2.1 對技能人才的數量有更高的需求
制造業轉型升級與全產業鏈的人才培養息息相關。在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情況下,技能人才的缺乏對企業轉型升級制約現象逐步顯現。從湘潭市發布的《湘潭市重點產業2017年首批人才需求目錄》情況看,專業技術骨干人才、高級技能人才和急需緊缺的技術工人仍供不應求,占人才需求的比例91%,對低端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幅度降低,這充分體現了就業市場人才需求嚴峻形勢。
2.2 對技能人才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
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需要問題分析能力,需要創新力,需要應用轉化能力,需要信息化知識、自動化知識等。只有具備這些復合型能力的技能人才,才是21世紀滿足中國制造2025需求的人才。
2.3 對技能人才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技能人才需要具有工匠精神,隨著居民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迫使企業提供高質量產品,這有賴技能人才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其次是敬業精神,只有企業員工具備敬業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企業自身才能得到發展壯大,才能取得更大的業績。最后是團隊精神,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想占領一席之地,必須發揚團隊精神。團隊合作越來越受到企業認可,團隊成員共同的強烈愿望和目標可以為企業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3 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在制造業朝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時代,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工作仍任重而道遠。通過實地調研明確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3.1 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高端技能人才短缺
從《湘潭市重點產業2017年首批人才需求目錄》看出,37家企業當中有21家企業招聘??飘厴I生。其中制造業需求人數在600人左右,占總需求人數的47%,專業技術骨干人才、高技能人才、急需緊缺的技術工人短缺現象嚴重。
3.2 人才培養模式陳舊,難以適應智能制造對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在高職學生就業中,暴露出一些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要求不適應問題。一是專業和課程的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的設置沒有滿足社會經濟的崗位需求,同時在專業設置上對智能制造的前瞻性不夠,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把握不準確,導致人才過剩,企業又缺乏急需人才。二是教育模式和方法落后。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仍然采取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主,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最終造成了教學質量不高。
3.3 師資隊伍不盡合理,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師資隊伍缺口較大。調研發現有的高職院校的生師比竟高達50:1,遠遠超過生師比指標。二是外聘兼職教師隊來源單一。外聘教師大部分來自于附近的高校,來自行業、企業的比例僅占2%左右。三是“雙師型”師資不足。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分析湘潭市“雙師型”超過60%的高職院校有3所,低于30%的有2所。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編制招聘計劃時教師崗位限定研究生以上學歷,這使得高職院校新聘專業教師大多數是剛畢業的學生,大部分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學歷的限制又把有豐富企業經驗的應聘者拒之門外。
3.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夠,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偏低
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應采用校內教學與校外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人才的新需求。雖然企業和學校都認識到合作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普遍存在短期行為、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在我們調研的6所高職院校中,每所學校僅有少部分專業與企業進行了合作,在校企合作上學校方面積極主動,企業反應冷淡,缺乏長期戰略性合作機制,這種校企合作培養,無論從技能層面還是從情感層面都很難以培養出高質量技能人才。
4 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措施
4.1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在專業設置上應適應國家特別是湘潭九華經濟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和辦學特色,滿足學校專業結構與布局優化的需要。教育模式和方法上,需要改變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來獲取新技能。同時,采取“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有計劃地分批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積極探索“校中廠”的實踐教學模式。
4.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著力打造“學校教師、企業講師、技能技師”的教師隊伍。引進高職稱、高學歷人才的同時,加大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技術骨干人才。鼓勵教師參加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青年教師每5年累計有6個月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穩定一支兼職教師隊伍,從鄰近高校、企業聘請一批教學經驗和項目實踐經驗豐富、教學質量高、敬業精神的兼職教師。
4.3 推進校企深入合作
著力打造校企合作一體化平臺。探索實踐“學校主動、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推進集團化辦學。校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制定訂單培養教學計劃,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組織頂崗實習,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共同開發教材,全方位、多層次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5 結束語
湘潭市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對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這給高職院校技能人才的培養帶來機遇與挑戰。通過對湘潭市企業、高職院校調研,了解企業對高職技能人才需求變化以及培養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能人才培養對策,為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基金:2018年度湘潭市社科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智能制造背景下湘潭市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編號:2018ZX09)
參考文獻
[1] 盧志米.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02):85-89.
[2] 吳倩,程宜康.技術素養: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思考[J].職教論壇,2016(06):10-14.
[3] 張磊,張弛.“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技能人才職業流向及職業能力框架[J].職教論壇,2016(10):17-21.
[4] 王藍.廣州市屬高等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5] 曾甜.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以長沙市高職院校為例[D].湖南農業大學,2014.
[6] 戴李.適應《中國制造2005》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