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蓓寧
摘 要 當前專家型中學教師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師德“失范”問題,影響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經濟轉型時期出現的不良風氣、不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也使教師心理層面出現了道德偏差。但是,專家型教師的成長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專家型教師不僅僅有知識和能力上的專業要求,更具有人格上的高標準,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應以師德提升為關鍵,應以教師自我反思習慣的養成為突破口,從骨子深處樹立廉潔意識和師德意識,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關鍵詞 專家型教師 師德 成長路徑 中學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29
The Growth Path of Expert Middle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Anomie
YE Beining
(Guangzhou Huadu Xiuquan Middle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At present, during the growth of the expert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here have been more problems of moral anomie, which has affecte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caused bad social influences, bad atmosphere and unreasonable evaluation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system also caused moral deviations in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of teachers. However, the growth of expert teachers requires a long time of accumulation. Expert teachers not only hav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but also have high standards of personality. The growth of expert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The self-reflexive habits of teachers have become a breakthrough, and they have established a sense of integrity and morality from the depths of their bones.
Keywords expert teacher; teacher's morality; growth path; middle school
1 當前專家型中學教師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師德“失范”問題
近年來,關于師德“失范”的新聞屢見報端,諸如“虐童”、“體罰”、“性騷擾”、“學術不端”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對于我們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除了這些顯性的師德“失范”行為,還有一些較為“隱性”的失范行為,比如教師因職業倦怠而產生的對職業的消極“應付”心理、濫用教師職權獲取不當利益等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前處于“體制混變”和“觀念混變”的轉型階段,一部分老師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與挑戰,教師出于個人利益的需要,隨波逐流,不斷觸碰教師道德底線。此外,中學教師由于缺乏對師德規范的理論認知,也容易在中考、高考升學壓力情境下出現道德“退步”現象。師德“失范”現象正在侵蝕著教師隊伍,影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之路,對“專家型教師”的成長形成了巨大阻礙。
1.1 教師師德“退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黑龍江某高級中學高二十七班班主任馮某是一名高級英語教師,她在高中英語教育方面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運用廣泛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各種英語教學問題,但是在2016年9月10日,她所負責的班級沒有給科任教師買教師節禮物,馮某對此極為不滿,在班里公然向學生索要禮物并謾罵學生,現場錄音中不乏“不要臉”“廢物”等字眼。
案例二:湖南常德鼎城區某中學一名蔣姓教師命令全班學生集體跪在椅子上十多分鐘,并對自行下地的學生抽打,此行為已經涉嫌嚴重體罰學生。不僅如此,據師生反映,蔣老師平時對學生十分“嚴厲”,全班罰跪、罰站,不止一次將學生趕出教室。
上述案例中教師的行為就是兩個典型的師德“退步”現象:一是違反紀律公然索要學生禮物;二是嚴重體罰學生,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產生該現象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教師虛榮心作怪,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充斥著人們的頭腦,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工作責任感下降;也許是因為教師急功近利,缺乏成熟的教學手段和技巧,學校在教師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中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籌碼,從而導致師風師德滑坡,師風師德沾上了銅臭味,教師職業道德水準下降。
1.2 中學教師師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相利用,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下降,教師的工作責任感逐漸淡化。長期以來,對于高中教師的培訓局限在業務素質上的提升,而忽視了教師思想品德的培訓與教育,尤其是中學時期,教師受到中考、高考的壓力,認為學生成績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教師的師風師德建設成為口號。
2 專業型中學教師成長過程中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專家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是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產物,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首次以官方文件指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1]徐紅、董澤芳認為 “專家型教師”是指“具有積極的從教情意、合理的從教知識、過硬的從教技能、超常的從教能力、獨特的從教智略等五大特質的專職教師”[2]。未來社會,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學生特質日益多樣化,育人將變得更加重要和復雜,這決定了對老師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育人理念等,都有著更多要求,老師更要做終身學習者,中小學老師也要向專家型教師靠攏。因此,如何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成為教師教育面臨的新挑戰、目標與追求。
專家型教師是成功的教育系統的動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了解如何使更多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對社會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需要在教學一線經過多年的不斷實踐而不可能像一個“頓悟式”的領會那般簡單。馬扎諾在其主編的《打造優質教學》一書中,通過幾十年對教學的研究,得出了如何培養專家型教師的方法,他認為教學專長不是“天賦神賜”或“智力超常”,而是需要教師通曉影響教學業績的因素,并不斷通過實踐的打磨來完善自己能力。成長為專家不是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成功,無論哪個領域,專家都只是少數人,因為只有他們能做到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刻苦磨練。有研究表明,教師至少需要積累十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室里講述10000小時的課,在此之前至少當過15000小時的學生之后才有可能發展到專家水平階段。這些研究很好地證明了專家型教師的成長許多大量的時間投入,也就是教育學家所說的“十年規則”,因此,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此外,專家型教師不僅僅有知識和能力上的專業要求,更具有人格上的高標準。然而當前師德“失范”現象的原因較為復雜,不僅有制度上的不足,更有師德“自律”的欠缺。制度上的完善可以幫助教師“他律”道德的提升,通過“他律”推動“自律”是制度建設的根本訴求。雖然師德規范不斷建立和完善,但師德評價機制科學性和操作性差缺失不爭的事實。體制機制的缺陷往往導致“失范”者得不到及時有力的處罰,實際上縱容了師德“失范”行為。另一方面,“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對教師“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乃至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自我道德修養。這也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知識、能力的提升,更是教師師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3 專家型中學教師成長過程中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的路徑
3.1 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應以教師知識的全面提升為基礎
教師的知識結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過程和教學的最終效果。專家型教師在知識總量上遠遠豐富于新手,在實踐性知識上更是新手的閱歷難以短時間累計的,在知識儲備、提取和組織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知識總量的傳授上,首先,需要從師范教育入手。當前的師范教育應該加強學生在天文、地理、社會、政治和人文等方面的基礎背景知識的學習,增加師范生的學習內容的多元化。其次,鼓勵走上講臺的教師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并及時進行較為全面的充電學習,將學習的過程貫穿整個職業生涯。而針對新手型教師短時間內無法提升的實踐性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搭建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交流平臺,制定知識共享激勵機制,將實踐性知識口耳相傳式的傳承變為可能,從而縮短新手型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在知識的儲備、提取和組織方式等方面的提升上,教育的作為幾乎微乎其微,教師教育只能傳授相關方法,具體的學習和記憶習慣是需要教師自己摸索和提煉的。
3.2 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應以師德提升為關鍵
“有德有才是人才,有德無才是庸才,無德無才是蠢才,無德有才是害才。”這句話在教師行業更具有現實意義。有才而無德的“害才”是教師行業的大忌。因此,幫助教師認識師德的重要性,并在教師教育中滲透師德教育,樹立愛教、樂教、愛生、奉獻的教育理念,自覺抵制來自社會與外界的誘惑,時刻保證教師職業的純潔性和自律性。教師教育更可以通過鮮活的案例、社會熱點事件等更具感染性的教育素材幫助教師成長。
3.3 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應以教師自我反思習慣的養成為突破口
習慣的養成貫穿一個人整個生活的經歷,是個人與生活環境相關作業的結果。道德自律應該成為一種處世習慣,從無意識中遏制師德“失范”行為。美國學者波斯納曾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規范,用批判的眼光觀察、反省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不斷完善細節,這樣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凝練成教師的性格,才能對后繼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使新手型教師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意義是反思教育的第一步。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反思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應該成為一種習慣。使新手型教師具備反思的能力,需要引導教師對教育活動、教育方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這些教育領域的行為活動進行反思,更需要對教學行動背后的各種教育觀念、言論和自身思維方式進行反思。反思行為本身可以從方法和實踐上糾錯,反思思維可以從思想本源上成長。最好是能夠讓這種反思形成“條件性反射”般的自動化程序,能夠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能夠自動進行反思,將反思真正變為一種習慣。幫助新手養成勤于反思的習慣需要專家型教師榜樣的激勵和群體反思氛圍的熏陶。這就需要學校能經常開展專家與新手教師圍繞教學進行的培訓學習活動或者交流活動,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營造集體反思的氛圍,通過集體的力量促使教師反思習慣的養成。
4 結束語
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內外因互動的過程,優秀教師的培養隨著認知科學、終身學習等學習變革的推進面臨新的挑戰,“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依然拷問中國的教育環境,希望我們的中學教師們加強師德修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從骨子深處樹立廉潔意識和師德意識,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 國際教育大會第45屆會議的建議[J].外國教育資料,1997(6):4-9.
[2] 徐紅,董澤芳.新政策背景下專家型教師行為特征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2(1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