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
招商公路(001965)是通過借殼上市的,融資的錢并沒有多少,所以這才剛剛發行可轉債融資,作為一家“公路ETF公司”,需要持續的融資用以繼續買入高速路的股權,不斷地投資入股。
招商系的融資記錄可是令人記憶尤新的,看看招商輪船、招商證券、招商蛇口等,都是通過頻繁的融資,低價定向增發,市值不斷地變大,股價卻一直向下,股民的賬戶持續縮水,公司是大了十幾倍了,可是小股東并沒有賺到多少錢。畢竟公司只是入股其它高速公路,這點跟ETF非常類似,只是做個二股東,沒有直接管理,但是公司收購的高速路能否實現更好的效益呢?比如買入更多的寧滬高速、深高速、粵高速A這些在A股相對更好的高速路賺錢,而不是收購一些如吉林高速、中原高速等效益差的高速路,每年連分紅錢都沒賺到。
作為國企,公司是否要承擔過度的政府責任也是筆者擔憂的之一,比如為了實現某些地區修建高速路的要求,有些地方車流不大、人口持續流出,但是為了政治任務,投資了一些完全收不回成本的公路,收購一些次貸的或運輸不良的高速路,這可是嚴重攤薄股東收益的。
招商公路的戰略宏大,各種生態名詞讓筆者都搞蒙了,招商生態、智慧交通、交通科技等等,上一家玩這么宏大概念的是讓夢想窒息的樂視網,在公路行業不斷的拓展我們可以鋰解,但是還在不斷地投資光伏,還有各種科技股,筆者就難以理解了。
公司的上市時間較短,分紅的可持續性也尚待觀察,一個高速公路如不能證明實現分紅的持續性,那么還真的不如自己買寧滬、深高速。
翻了那么多家高速路的企業,招商公路高管的薪酬顯然偏高,我們再看看最優秀的寧滬高速、深高速等,高管年薪才幾十萬,筆者都覺得給少了,可是招商公路的高管年薪可是幾百萬起步,雖然說干得好多給點那沒有問題,可是能不能干好,時間還是太短,尚待觀察。筆者又再次翻查一下資料,招商系的高管的確活得挺滋潤的,除了招商銀行的田行長略微合格,其他幾位招行的高管都是不高的年薪,而招商系其他上市公司高管都是幾百萬年薪。在這點上,招商系做到了與國際接軌,但是希望公司業績也得跟國際接軌才行。
另外,筆者比較擔憂一兩年后股票的解禁,這可是個定時炸彈,招商局持股超過60%,按照招商系的持股情況,參考其他幾家招商系的公司,必定會降低一部分持倉的,這個拋售壓力還是蠻大,到時哪路資金來承接?
其實,上述擔憂中,筆者最擔心的還是分紅的持續性如何,就怕企業的擴張擠壓了分紅。一邊分點紅利一邊又是高額融資,然后不斷地在擴張,也許我們再也沒有辦法看到穩定且可持續的分紅。令筆者擔憂的核心還是招商公路收購的公路資產是否足夠優秀。如果不是,對經營不好的企業出清,實現優勝劣汰才是筆者希望看到的。
好菜不怕晚,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看看公司是否足夠優秀,畢竟高速路看來還是一項已經證明了的可持續性生意,穩定的現金流、可持續的發展,好的公司持有就好,而筆者現在選擇的依然還是成熟的寧滬高速、粵高速A、深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