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孝 楊榮華 崔萌 孟憲鋒



[摘要] 目的 對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為相關部門優化中醫藥資源配置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主成分分析對中醫藥服務效率評價指標進行降維處理,DEA 模型計算17地市中醫藥服務效率。結果 17個地市中,綜合效率平均值為0.622,技術效率均值0.753,規模效率平均值0.792。結論 需加大政府投入并加強各地市衛生規劃實施力度,改進管理水平,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 主成分分析;數據包絡分析;中醫藥服務;效率評價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b)-0169-03
中醫藥服務作為中國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2017年,山東省印發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方案》,對山東省未來15年的中醫藥工作進行了規劃、部署和安排[1]。為保證實施方案的順利進行,實現中醫藥衛生資源的合理分配,開展山東省中醫藥服務能力區域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方法較多,如數據包絡分析(DEA)法,層次分析法,秩和比等方法[2-3]。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從現有指標數據出發,通過降維處理的方式,將紛繁的原始指標凝練為主要的綜合指標(主成分),而每一綜合指標不僅能反映原始指標的主要信息,且不包含冗余信息,是統計學中科學的指標歸納方法。該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山東省中醫藥服務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DEA法對山東省17地市的中醫藥服務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對山東省中醫藥醫療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理論依據。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山東省17地市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原始統計數據為研究對象,數據主要來自《山東衛生計生統計年鑒(2016)》[4],課題組成員調研數據作為補充數據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對統計數據按式(1)進行標準化處理。
其中,X 表示樣本數據,μ表示均值,σ表示標準差。
1.2.2 主成分分析法? 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別對投入原始指標與產出原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以建立新的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1.2.3 功效系數法? 將投入產出的各主成分得分利用“功效系數法”的函數關系,對數據進行轉化[5]。數據轉化方式如式(2),轉換后,X∈[0.1,1.0]。
X 表示功效系數法轉化后主成分得分, Z 表示主成分原得分,Zmin 表示主成分原得分中最小值,Zmax 表示主成分原得分中最大值。
1.2.4 數據包絡分析法? DEA相對服務能力評價利用DEAP 2.1完成,相對醫療服務能力評價采用CCR 模型和BCC模型,得到每個地市綜合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以及各投入、產出變量的投影值。
2? 評價指標的選取
2.1? 投入和產出指標的確定
確定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效率評價的投入指標為:中醫醫院數X1、中醫床位數X2、中醫藥人員數X3、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X4、中醫執業醫師數X5、中藥師數X6、中醫相關護士數X7、中醫相關技師數X8、中醫相關檢驗師數X9;產出指標為:中醫診療次數Y1、中醫住院出院人數Y2、中醫門急診人次Y3、中醫門診病人人均醫療費Y4、中醫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Y5、中醫醫生人均每日擔負診療次數Y6、中醫醫生人均每日擔負住院次數Y7、中醫病床工作日Y8、中醫出院人員平均住院日Y9。
2.2? 投入和產出相關矩陣檢驗
分別對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行相關矩陣分析,得出相關矩陣中的系數全部大于0.3,且在α=0.05檢驗水準,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所選取的原始指標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
3? 主成分的提取和命名
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投入指標中主成分1初始特征值為8.182,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0.916%,投入指標提取1個主成分,命名為中醫藥總投入。
產出指標的主成分1初始特征值為3.894,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3.271%;產出指標的主成分2初始特征值為2.313,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8.976%;產出指標的主成分3初始特征值為1.501,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5.652%,產出指標提取3個主成分。對所提取的3個產出主成分進行正交旋轉,旋轉后的產出指標的旋轉成分矩陣,見表1。9個產出指標降維歸類后,分別命名為診療服務(中醫住院出院人數、中醫診療次數、中醫門急診人次)、醫療費用(中醫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中醫醫生人均每日擔負診療次數、中醫門診患者人均醫療費)、住院服務(中醫病床工作日、中醫醫生人均每日擔負住院次數、中醫出院人員平均住院日)。
4? DEA模型分析
4.1? 各決策單元投入產出數據
采用“功效系數法”對數據進行轉化,得到最終的投入產出指標數據,見表2所示。
4.2? 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結果
將表2中I1作為新的投入指標,O1、O2、O3作為新的產出指標。利用CCR和BCC模型得到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投入產出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收益,評價結果如表3。
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結果表明,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的綜合效率均值為0.622,技術效率均值0.753,規模效率均值0.792。其中濟南市、東營市、煙臺市規模有效,濰坊市技術有效,濱州市、菏澤市處于規模遞增狀態,其余12地市則處于規模遞減狀態。
對規模非有效和技術非有效的13個地市投入和產出主成分做進一步分析,得到13個地市投入過剩和產出不足百分率見表4。
5? 討論
5.1? 17地市中醫藥服務效率尚可、差異較大
山東省17地市中醫藥服務的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值都在0.75~0.80之間,說明山東省中醫藥服務總體能力尚可,但仍有提升空間,需調整不合理配置,提高總體效率。其中,濟南市、東營市、煙臺市中醫藥服務綜合有效,濰坊市中醫藥服務技術有效,而其他各地市差別較大,如威海市、棗莊市規模效率不足0.5,棗莊市、聊城市技術效率不足0.5。2個地市處于規模遞增狀態,12地市處于規模遞減狀態,說明這14個地市均未達最佳規模狀態。
5.2? 規模效益遞減地市過多
表3中有12個地市規模效益遞減,說明該地市現有衛生資源利用率不足,產出的增長速度低于投入的增長速度,應加大區域衛生規劃的實施力度,合理配置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以滿足本地市全體居民的基本衛生醫療服務需求為目標,對中醫藥衛生資源實行統籌規劃、合理配置,提高配置和利用效率;而濱州市、菏澤市2個規模效率遞增的地市,產出增長率高于投入規模增長率,可以進一步采取外延式發展,加大中醫藥投入,擴大中醫藥醫療衛生資源的規模。
5.3? 9地市投入過剩,13地市產出不足
從表4可以看出,山東省17個地市中,有9個地市中醫藥總投入過剩,其中威海市投入過剩率超過50%,這些地市應加大區域中醫藥服務規劃力度,合理規劃中醫藥衛生資源的區域布局,使中醫藥資源分布更均衡,避免過分向單一區域集中而導致其他區域的中醫藥資源不足。13個地市產出不足,這些地市應不斷提高中醫醫院的管理水平與中醫藥服務能力,以出色的服務能力提升該地區人民對中醫藥服務的認同與信任,以提高該地市的中醫藥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
5.4? 進一步提升各地市中醫藥服務效率的意見和建議
除濟南市等中醫藥服務綜合有效的3個地市之外,其余各地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投入過剩與產出不足。針對投入過剩的問題,9個地市應在貫徹山東省人民政府中醫藥服務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法治化建設,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針對產出不足的問題,13個地市應推進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促進中醫養生保健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與傳播,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6]。
[參考文獻]
[1]?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方案(魯政發[2017]9號)[Z].2017-03-30.
[2]? 郭曉日.我國公立醫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 王麗君.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醫療服務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 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山東衛生計生統計年鑒(2016)[M].北京:中國圖書出版社,2017.
[5]? 高惠璇.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 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2018年全省中醫藥工作要點》的通知[Z].20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