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勇海
希望小學孕育了一種情結,代表著社會各界對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關愛和支持。一批孩子受益于此,不僅改變了個人和家庭的命運,還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傳遞著愛心。
然而,由于農村義務教育學齡兒童減少、城鎮化加速、大量農村生源往城鎮轉移等原因,現在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學校舍人去樓空,學校被廢棄或閑置,要么被改造成養雞廠、倉庫,要么甚至淪為垃圾場。
希望小學不應“曲終人散”,也沒到“曲終人散”時。現在鄉村教育依然薄弱,尤其是西南、西北的一些貧困地區。
如何盤活希望小學是應當考慮與探索的。比如,調查農村生源,調整學校布局,對確有必要恢復的希望小學予以恢復,沒必要恢復的可建成專門的鄉村學校少年宮,現有鄉村學校少年宮基本依托鄉鎮中心學校現有場地和設施,生源擁擠,教室緊張。將希望小學打造成鄉村學校少年宮,會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