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是在1928年1月由方志敏等領導創建的,位于閩、浙、贛、皖四省邊界共52個縣的部分地區,全盛時期還包括弋陽、崇安、開化、祁門等25個縣的部分區域,人口100余萬。該根據地作為中央蘇區的右翼,為中央蘇區粉碎國民黨“圍剿”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評價閩浙贛根據地“有很好的創造”。
到1931年9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成立時,全省有442個黨支部,黨員1.2萬人。1932年11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改組為閩浙贛省委,全省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
在“ 有計劃地建設政權” 、“蘇維埃的五種精神”等思想的指導下,閩浙贛蘇區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蘇維埃模范省”,被譽為“方志敏式” 的革命根據地。
1932年12月,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內務部、土地部、勞動部、工農檢查部、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簡稱“四部一會”)。
1928年1月,方志敏等領導弋陽、橫峰兩縣農民暴動,成立了土地革命軍(后改名工農革命軍)。1930年冬,閩浙贛蘇區的革命武裝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后與紅三十一師合編為紅十一軍)。開始時全軍2000余人,后擴編為3個旅及特務團,達6000余人。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千方百計發展根據地經濟,形成了完善的經濟政策,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戰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由于青壯年都上了前線,勞動力嚴重缺乏,省蘇維埃政府提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措施,其中就有將機關干部組織“生產協助委員會”,幫助群眾耕種,農忙季節每周至少勞動一天。
中共閩浙贛省委、省蘇區政府成立了贛東北特區互濟總會。互濟會積極籌款、救濟軍屬、援助戰士,盡一切可能保障紅軍供給,做好部隊的后勤工作。1930年至1932年期間,互濟會每年還支援中央蘇區的不少經費,給中央蘇區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援助。
根據地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視文化教育衛生建設,提出了“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建設蘇維埃的文化教育”等口號,采取了一系列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舉措,文化教育衛生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人民在艱難殘酷的斗爭環境中,英勇頑強,參軍參戰。在蘇區組織的擴紅工作中,各地赤衛隊、少先隊整排、整連、整營地加入紅軍。當時只有6萬人的橫峰縣,就有2萬兒女參軍參戰。第五次反“圍剿”時,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有上萬工人和農民上火線,組織了500多個地雷隊到處埋設地雷,炸得敵人焦頭爛額。
江西省弋陽縣姚畈鄉張家村東北面的大山上有個石灰巖洞,長 700多米,面積上千平方米,可以容納很多人。巖洞分為7個關隘,每一個關隘之間互相連接,關口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31年2月14日,姚畈一帶的人民正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歡樂之中,國民黨五十五師的兩個團卻正加緊對姚畈一帶進行瘋狂的“圍剿”。敵人來勢兇猛,這一帶的蘇區干部及部分赤衛隊員、養傷的紅軍戰士和當地的群眾三百余人立即轉移,撤進了這個石灰巖溶洞里。由于巖洞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敵人用炮火攻了數日難以奏效。惱羞成怒的敵人竟然使用了毒氣,向洞內施放毒氣煙霧。洞內的三百多軍民無一幸免,全部犧牲。后來,當地群眾把這個巖洞稱作三百烈士巖。
一天,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方志敏和幾個紅軍戰士來到一個村子里參加秘密會議。不知什么原因走漏了消息,國民黨地方武裝不久趕到村里,把全村包圍起來。方志敏雖然知道敵人來了,但沒有馬上撤離,而是組織群眾進行疏散。他看著群眾紛紛躲藏起來,才指揮戰士們撤退,還沒撤到村口,就被一群敵人堵住了去路。就在這危急時刻,方志敏和幾位戰士忽然發現白狗子們定住腳不跑了,一個個蹲下身子搶著撿拾地上的銀元。有的沒拾到,就和拾到的爭搶起來,你爭我奪打成了一鍋粥。當官的沒辦法,踢這個一腳,踹那個一腿。趁這個機會,方志敏和幾個紅軍戰士加快腳步,順利脫險。地上為什么冒出那么多銀元呢?原來,村里的群眾見敵人追趕方志敏等人,情急之下趕緊把紅軍通過打土豪分給大家的銀元紛紛拿出來丟到路上,纏住了愛財如命的白狗子。
1930年7月,方志敏率贛東北紅軍獨立團奇襲瓷都景德鎮,全殲城內守敵,繳獲一批物資,其中有十幾把小號和幾面軍樂鼓。同年冬,中央軍委決定紅軍獨立團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舉行建軍典禮時,方志敏對軍長周建屏說:“打景德鎮繳獲的那些個洋東西應該讓它發揮作用了,組建個軍樂隊吧。”紅十軍在各個連隊和地方武裝隊伍里挑選了百余名具有初小文化的青年進行培訓。1931年3月,贛東北紅軍軍樂隊在蘇區首府橫峰縣葛源鎮成立,軍樂隊有大堂鼓和軍樂鼓十四面,并有一面通過白區商人購進蘇區的定音鼓,三十二把大小號。經過考核錄取的六十名軍樂隊隊員身著嶄新的軍裝,在成立大會上接受贛東北蘇區黨政軍領導的檢閱。這是我軍成立最早的一支軍樂隊。
1931年秋,上坑源兵工廠試制的迫擊炮發射成功,軍樂隊隨慰勞隊一同去工廠慰問,第一次向蘇區軍民展示了軍樂隊的雄姿。嘹亮動聽的軍樂,威武整齊的軍容,使圍觀的群眾情緒激昂。群眾高興地說:“如果白狗子看看這隊伍,聽聽這鼓號聲,也得把他們嚇趴下。”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旅游景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橫峰縣和弋陽縣。
橫峰縣葛源鎮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這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閩浙贛省蘇維埃舊址、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紅軍五分校舊址、紅軍廣場、司令臺、四部一會舊址、少共省委舊址、紅色列寧公園等一大批革命舊址。
弋陽縣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方志敏烈士的故鄉,縣內有方志敏故居、方志敏紀念館、贛東北工農革命軍誕生地、中共贛東北特委舊址、紅軍總醫院等紅色旅游景點。
橫峰縣和弋陽縣都是上饒市下轄縣,弋陽縣距離上饒市近60公里,橫峰縣距離上饒市近50公里,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