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宗軍 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和棉紡織工業的工業原料,產業鏈涉及棉花加工、流通、紡織、印染、服裝、家紡、出口等多個行業。棉花生產接影響著紡織業、印染業、服裝業等相關產業的興衰成敗。
棉花產業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全球從事棉花種植的國家或經濟體有80多個,棉紡織國家或經濟體有100多個:中國、美國、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近年棉花產量有較明顯增長。
2018年11月我國服裝出口開始轉為負增長,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雙雙轉為負增長。在宏觀經濟和消費預期下降影響下,我國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基于上述全球棉花消費前景不容樂觀的判斷,并結合市場對2019年度全球棉花植棉面積增加的預期,預計2019年全球棉花供應較上年度相比略顯寬松。美國國家棉花總會(NCC)2月初預計,2019年度美國意向植棉面積同比增長2.9%;中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實施保障植棉面積穩中有增,監測系統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棉花意向種植面積同比增幅為0.6%;巴基斯坦“棉花專項行動計劃”將在2019年正式實施,其目標是全力以赴使植棉面積達標;中美貿易摩擦使巴西棉迅速搶占美棉市場份額,下年度巴西棉最具增種潛力,足以抵消澳大利亞棉區缺水帶來的面積減少;印度最低收購等政策支撐印度植棉面積有望保持穩定。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預測,2018/19年度棉花產量607.5萬噸,紡織用棉消費量806.3萬噸,加上其他用棉約36萬噸。截至2019年2月1日,國內累計銷售皮棉230萬噸,尚未銷售的新棉仍有378萬噸,在不考慮棉花進口的情況下,可滿足5個月以上的消費需求。
近年來,綜合成本上升導致中國紡織工業的比較優勢日益喪失,全球紡織工業中心向印度、越南等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轉移,2016年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棉花消費量全球占比分別為36%和9%,分別比2000年上升了11個和3個百分點。隨著中國相關物資費用和用工成本的上升,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紡織工業向南亞和東南亞轉移的趨勢仍會強化,長期來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紡織服裝工業中心的趨勢不可逆轉。
澳棉是公認的最優質的長絨棉,長度強力較高,碼值不高不低,顏色較亮;絨長多在28.5毫米及以上,強力多在28.5及以上,馬值多在3.7-4.9之間,全機采,加工質量較好,葉雜不大,異纖管控好,可紡高品質紗,制成率高,價格高。
美棉是指絨長多在28及29毫米之間,馬值多在3.7-4.9,機采,葉雜大,短纖稍高,異纖管控好,價格比澳棉稍低些,目前同品質一般比澳棉差500元/噸左右。
國產棉品質差異大,新疆北疆兵團機采棉同澳棉和美棉比較,北疆兵團細絨棉絨長和強力都優于美棉,馬值也多在3.7-4.9之間,但異纖管理達不到美棉和澳棉;總體講,新疆棉部分高端棉,大部分中檔棉,粗放的生產和加工降低了品質。
下游消費環節分析。家紡領域:終端用戶需求:家紡產品用戶對好品質棉花的需求度較高。企業痛點及需求:后期面料工藝處理水平略差手感度、光澤度與進口面料有一定差距;總體銷售市場大,企業對原料品質要求度較高,比較重視成本進口棉料選用較少,主要以國產原料為主。
各領域高奢品牌:終端用戶需求:對天然纖維認可程度較高,因其健康且舒適,所以需求旺盛。企業痛點及需求:市場上能達到好品質標準原料較少,原料品質不穩定,大部分原料需要進口;因單品毛利潤高,企業對品質最為看重,需要品質較高的棉質材料。
嬰幼兒服裝領域:終端用戶需求:該群體用戶對天然棉紡織品接受度最高,并且持續性的消費能力也較強。企業痛點及需求:市場上能達到好品質標準原料較少,原料穩定性差,后期處理如pH值、甲醛等工藝不達標;棉質品消耗快,好品質棉花使用量較高,單品毛利率高,需求較大。
成人服裝領域:終端用戶需求:襯衫、內衣、牛仔布及其他成人服裝棉制產品的用料是主要的消費熱點。企業痛點及需求:棉制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是企業相對敏感點;成人消費者是企業一直以來的重點目標,但因為化纖原料的沖擊,單純做棉制產品的企業逐步已多元化發展。
工業/醫療領域:終端用戶需求:對好品質棉花需求相對較低,主要由化纖產品代替。企業痛點及需求:使用好品質原料與收益不成正比,高品質棉花產品占比相當小,產品附加值低,毛利潤率不高,主要以廢棉為主。
好幾次,蔣春豬想跳下來,可馬跑得太快,他跳下來,不死也得重傷,他又是呼喝又是扯韁繩,藍晶馬終于停了下來。蔣春豬撥轉馬頭就往回跑。
下游企業對面料品質的關注度在三個方面:一是紗線的品質,二是布匹的品質,三是印染的品質及后期處理水平。原料品質方面紗線的的支數越高、條干越均勻,最終形成的坯布品質越高,下游企業能接受的溢價幅度也相對較好。下游采購原料的定價機制:下游企業從中游企業采購原料會根據原料品質和市場價格來決定最終的采購價格,所以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溢價的空間。
中游加工環節分析。根據下游品質需求的方向,傳導到中游加工環節面臨的痛點有以下幾方面。
加工環節的核心訴求:棉纖維的強度值更高,長度值更長,馬克隆值級別合適,無三絲/異纖或者低三絲異纖(每噸0.3g以下);整批棉成熟度一致性好,纖維整齊度指數高,短絨率低,清潔度好且價格合適。
而且棉花加工成本隨著紗支數的提升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漸遞減的:其中高支紗企業首要成本是電費和人力,棉花成本只占25%左右,中低支紗企業棉花成本是第一位約為75%

棉花種植地里收獲的場景。圖片:fangzhi.csc86.com
其次是電費和人力:大企業的棉花成本能比行業水平低20%-30%,大企業的成本優勢:得益于科學的管理、優異的配棉技術和先進的設備,這也是我國紡織業提高競爭力的發展方向。
軋花廠環節:新疆的軋花廠分為地方軋花廠和兵團軋花廠,由于運營體制不同,其資金問題略有不同,但收購、加工和銷售等環節面臨的痛點相同,軋花廠收購籽棉時只關注衣分和雜質。
多數專家表示“目前的軋花廠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與上下游博弈,是價值的破壞者,由于生產和加工的粗放現狀,降低了棉花品質”。軋花廠加工對棉花品質的影響非常明顯。籽棉加工過程中,回潮率、軋花速度和喂花量是影響皮棉質量的主要因素。
我們從產業鏈環節能夠溢價的環節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品質提升是價值鏈提升的關鍵,而影響棉花好品質的核心指標可歸納為棉纖維的長度、強度、馬克隆值、成熟度、三絲/異纖。
我們從澳棉的發展中可以借鑒很多的成功經驗:我國進口澳棉平均單價高于中國進口棉花均價(約高人民幣1731元/噸),是我國從幾十個經濟體進口來源地中單價最高的,優質棉在國際貿易中實現了“優質優價”。
我國現有的棉花產業現狀是農戶對棉種雜亂,農戶選擇比較盲目,很少針對加工企業的需求選擇穩產、高產、高衣分、高比強的品種;在種植端對于合理水肥投入、科學管理增加衣分等指標并不清楚,科學種棉應用較少;而且種植過程中資金短缺,借貸成本高。
綜合以上因素,打造國產棉市場競爭力,必須充分研究影響棉花品質因素及好品質需求方向,在優質產區選擇、品種、栽培技術、采摘方式、加工技術、金融、產業政策等各個方面發力,系統提升國產棉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集中研發適合國內產區氣候特征的優良品種,尤其是新疆核心產棉區的品種選擇,建議一地一個主栽品種,將外源的抗蟲、抗除草劑基因轉入自育棉等,以更適宜當地生產,提高植棉效益和減少農藥、人工投入,凸顯品種的優勢地位,保證纖維品質一致性。
棉田集中,成方連片,利于規?;a.土地適度規模化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在新疆產區,上萬畝連片種植已經成為主流,場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大規模經營和機械化生產。
棉花品種適宜機械化,栽培過程不適用地膜。依靠先進農業裝備和大型農機具,實行耕地、播種、管理和收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生產效率極高,產生了較好的植棉效益。
農資供應和技術服務統一由專業化的農資技術服務公司承擔,提供科學配套的棉花生產技術服務,保證了良種良法相配套,并在金融等支持方面提供便捷化服務。
籽棉收購加工集中,利于儲存與銷售。全澳軋花廠有30家(其中15家為博瑞棉花公司所有),承擔全國籽棉加工業務。籽棉加工全部是美國進口設備,開包→松花→液化氣熱風爐→烘干加除雜→除雜加除塵→開松→軋花→纖維清理(一般清理一次)→壓縮打包等全部機械自動完成。博瑞棉花公司自行收購棉花加工,利于皮棉儲存集中統一,減少加工、銷售等運輸環節。國產棉完全可以借鑒此模式進行操作。
政府支持:配套水利設施,使灌溉棉的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依靠這些灌溉條件棉花總產保持在較高水平;全國范圍內普及植棉和高新技術培訓,推行標準化生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