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通訊員/張嫣 采寫/葉云 本刊記者


到了暑假,很多家庭都會帶孩子出境游玩放松身心。而夏天正是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游客因旅途疲勞、人員間接觸頻繁,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
記者從杭州海關了解到,每年暑期出境游旺季,浙江發現的輸入性傳染病以登革熱和瘧疾等蚊媒傳染病為主,其次是感染性腹瀉。今年,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活躍期提前,報告感染病例較去年大幅增加,而東南亞又是浙江省居民出境旅游的熱門目的地。那么暑期出境游,該如何預防這些疾病呢?
被蚊子咬一口,聽上去就是個小事,但是,小小的蚊子在最致命的動物中卻名列榜首,每年傷害人類的數量超過排行榜中其他所有動物數量的總和。

世界上的蚊子有2000多種,我國約有140多種。蚊子在吸血的同時可以傳播80多種疾病,如按蚊可以傳播瘧疾;庫蚊可以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伊蚊可以傳播登革熱、基肯孔雅熱、寨卡病毒病等。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全球流行最廣的蟲媒傳染病之一。近幾十年全球登革熱發病率大幅度增長,主要發生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地帶,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北半球國家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登革熱病毒通過蚊子的叮咬傳染給人類。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時感染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終生均能傳播病毒,少數還可經卵將病毒傳給后代。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4天,多數為5~8天。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來源,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發病后5天都具有傳染性。還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發病,即隱性感染,但同樣能通過伊蚊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突發高熱:一兩天內體溫升高到39℃~40℃,高燒常持續一周不退。
★體痛: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和骨骼痛,覺得很疲乏。
★發紅:臉部、頸部、胸部及四肢皮膚發紅,貌似“酒醉狀”,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牙齦等無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為主,不高出皮膚。
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登革熱,治療也無特效療法,只能對癥治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發病時及時就醫。
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新生兒小頭畸形、格林-巴利綜合征可能與寨卡病毒感染有關。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非洲伊蚊、黃頭伊蚊等多種伊蚊屬蚊蟲也可能傳播該病毒。另外,寨卡病毒還可以通過母嬰傳播、血液和性傳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產生病毒血癥,并具備傳染性。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僅20%出現癥狀,且癥狀較輕。
主要癥狀:
★多為中低度發熱、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膿性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惡心、腹瀉、粘膜潰瘍、皮膚瘙癢等。
★癥狀持續2~7天緩解,預后良好,重癥與死亡病例罕見。
★小兒感染病例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眼部和聽力等改變。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胎兒死亡。
這是一叫瘧原蟲的由寄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急性發熱疾病,主要通過按蚊叮咬傳播。這種寄生蟲在人體的肝臟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壞血紅細胞,不斷繁殖、破壞。所有熱帶病中,受瘧疾威脅的人數與發病數字最多,居世界衛生組織重點研究的六大熱帶病之首。
非洲、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是全球瘧疾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潛伏期也不同,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
該病最初癥狀可能較輕,難以發現和被重視。如果不在24小時內予以治療,惡性瘧可能發展成嚴重疾病,并且往往會致命。治療瘧疾的藥物中,青蒿素適用于兇險瘧疾的搶救。
主要癥狀:
★先出現畏寒、發冷,而后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明顯,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發作數次后唇鼻常見皰疹。
★高熱后期,全身大汗,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欲恢復,又可照常工作,進入間歇期。后面還會出現反復發冷、發熱癥狀,就是民間所說的“打擺子”。
★如果瘧原蟲侵入腦部血管,則會導致最為嚴重的腦部瘧疾,通常會造成病人昏迷,嚴重的會致命。
★患有嚴重瘧疾的兒童常常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病癥:嚴重貧血,與代謝性酸中毒相關的呼吸窘迫,或腦型瘧。
2018年9月28日,杭州海關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口岸對從卡塔爾入境的旅客進行檢疫查驗時,發現1名中國籍旅客通過檢疫查驗通道時,紅外體溫監測系統報警。檢疫人員立即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復測腋溫為39.4℃,經過檢測,確定該旅客為惡性瘧陽性病例。

●基孔肯雅熱
該病于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亞發現,主要分布于非洲及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近幾年浙江、深圳、廣東、寧波等地口岸相繼在入境人員中檢出基孔肯雅熱病例。今年4月13日,杭州海關首次在第一入境口岸檢出基孔肯雅熱病例。杭州蕭山機場海關關員在對泰國入境航班執行人員衛生檢疫查驗任務時,發現一名中國籍旅客面色憔悴、精神萎靡,在接受該旅客健康申報后,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檢查。經查,該名旅客之前在泰國工作,4月9日凌晨突然出現全身關節痛、乏力、無法站立等癥狀。現場懷疑該旅客罹患基孔肯雅熱或登革熱,隨即采樣送檢,并叮囑其馬上前往醫院就醫,最終確診為基孔肯雅熱病例。感染基孔肯雅熱后,潛伏期一般為2~4天,長的可達7至12天。
主要癥狀:
★突然發熱、寒戰、軀干部皮疹、嚴重關節痛和頭痛等。
★部分病例可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結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癥狀。
★發熱、皮疹等急性癥狀一般持續5至7天。
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多見于夏秋季,主要通過庫蚊、伊蚊和按蚊叮咬傳播。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數呈隱性感染,潛伏期10~15天。病例主要集中在10歲以下兒童中,2~6歲發病率最高。
主要癥狀:
★起病急,體溫急劇上升至39℃~40℃,伴頭痛、惡心和嘔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頸項輕度強直,病程1~3天。
★初期癥狀逐漸加重,意識明顯障礙,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神志不清最早可發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見于3~8日。
★重癥患者可出現全身抽搐、強直性痙攣或強直性癱瘓,少數也可軟癱。
★少數重癥有后遺癥,意識障礙、癡呆、失語及肢體癱瘓、癲癇等,癲癇后遺癥可持續終生。
兒童是乙腦的易感人群,患上乙腦后果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預防乙腦最有效的是接種疫苗,記得給兒童及時接種乙腦疫苗。
俗稱“黃杰克”、“黑嘔”,是由黃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由埃及伊蚊、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人群普遍易感,該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癥狀:
輕型僅有發熱、頭痛、肌痛、惡心、輕度蛋白尿等;重型除發熱外,可有黃疸、出血、明顯蛋白尿,且可并發細菌性敗血癥、肺炎、心率不齊、心衰等。病死率一般為2%至5%,重型可達50%。

蚊媒傳染病中,除了乙腦、黃熱病可以通過疫苗預防外,其他目前都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而且也大多沒有特效藥,所以預防蚊蟲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外出盡量穿淺色、長袖衣服、噴防蚊液,避免在樹蔭、草叢等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過久。
★如果前往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旅游,要先了解當地的情況或該地區有什么流行病。游客在出境前可登陸海關總署網站(http://www.customs.gov.cn)搜索“疫情”專欄查詢全球傳染病疫情信息,做好預防措施后再前往。如前往和途經黃熱病流行國家或地區的游客,建議提前接種黃熱病疫苗,獲取《疫苗接種或預防措施國際證書》(俗稱“小黃本”),以備出入境口岸檢查。
★外出旅游盡量選擇有空調或有蚊帳、防蚊紗窗的賓館。
★旅游途中,盡量避免與有傳染病癥狀人員接觸,注意個人衛生,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鼠、蚊、蜱等叮咬,如出現發熱、皮疹、嘔吐、腹瀉、關節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回國入境時,如出現高熱、黃疸、全身疼痛等癥狀,可前往杭州海關各保健中心申請免費的傳染病檢測,或立即就醫并詳細告知醫生旅行史和接觸史。
據了解,海關在出入境的旅客通道設置有自動紅外體溫監測系統,一旦發現有旅客體溫超標,體溫監測系統將會報警,現場的海關衛生檢疫人員會立即對旅客進行體溫復測、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如果懷疑是傳染病將會采集鼻咽拭子和血樣進行現場快速檢測,同時將樣本送保健中心進一步檢測。海關工作人員會給旅客發放就診方便卡,叮囑其盡快去醫院就診。保健中心的檢測結果出來后,會第一時間通知旅客并做好后續的電話追蹤隨訪。
另外,蚊蟲繁殖能力驚人,平時大家也要努力消滅蚊蟲孳生地,阻止蚊蟲繁殖。
★翻盆倒罐,清除廢棄容器,暫時閑置未用的容器應全部翻轉倒放。
★清除垃圾、綠化帶和衛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飲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積水要嚴密加蓋,每5~7天換水1次。
★每3~5天給種養水生植物換水1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刷容器內壁。大型蓮花缸、池,可放養食蚊魚等。
★公園、學校、園林景點的竹筒、樹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裂縫不再積水。
★輪胎疊放整齊并存放在室內或避雨的場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嚴密遮蓋,不積雨水。如不能有效遮蓋,須對廢棄輪胎進行打孔處理,防止積水。不能清除積水的輪胎,可使用雙硫磷等滅蚊幼劑處理。
★社區內所有大小坑洼積水,爭取抽干或者以沙土填平的方法處理,無法填平的采取投放滅蚊藥等措施。疏通下水道、沙井等,并投放滅蚊藥。公共場所特別是易孳生蚊蟲的綠化帶、垃圾收集點等處,進行藥物噴灑。
★其他不能清除的積水,如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下水道、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積水等,投放長效滅蚊劑控制蚊蟲孳生。

腸道傳染病主要是指腸道出現病菌和細菌的感染之后,引起的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得傳染病,也就是常說的拉肚子。拉肚子的輕重,主要是由于感染的病原體不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腹瀉,如果嚴重了會持續腹瀉。
2018年3月,杭州海關通過體溫監測、醫學巡查、交通工具負責人申報、旅客個人申報等途徑先后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口岸連續發現并排查處置了7起群體性消化道感染事件,其中6起來自泰國,1起來自菲律賓,共排查9個旅行團286人,發現有消化道癥狀旅客51例。排查發現,每起事件的多數發病旅客來自同一旅行團,并多有共同進食海鮮史。杭州海關衛生檢疫人員隨后采集肛拭子樣本,送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進行檢測。對有癥狀旅客,檢疫人員要求他們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并發放《就診方便卡》,對這些旅客可能污染區域以及排查現場等進行衛生處理。此外,檢疫人員還對航班上的剩余航食、食用冰以及機供水等進行采樣送檢。
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媒介進行傳播。
★經水傳播:如果生活飲用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排出的糞便、嘔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發流行。
★經食物傳播:食品在加工、儲存、制作、運輸、銷售等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接觸傳播: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錢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
★昆蟲傳播: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體內存活一段時間,并隨著昆蟲的活動進行傳播,再傳給別人。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變質的食物,特別是海產品和水產品;少吃容易被蒼蠅叮咬的食品;生吃瓜果應洗凈、削皮。
★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開,做好防蠅滅蠅。
★市場購買的熟食和隔餐食品要加熱煮透。
★不隨地大小便,不亂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發現吐瀉病人及時報告,并應盡快就診,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不到病家或流行地串門訪友,減少聚餐,不暴飲暴食。
★注意飲食、飲水、食具衛生管理,病人的食物可煮沸消毒,病人的糞便及嘔吐物應加漂白粉消毒,以防糞便污染水源及食品。
溫馨提醒:
除了預防傳染病,夏季外出旅行還要小心中暑,做好防曬。建議隨身攜帶急性腸胃藥、暈車藥、創口貼等常備藥物,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記得帶足需要的藥量,及時服用。
各旅行社有責任提醒組團旅客注意旅行衛生,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