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冰青
7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月份之一,驕陽似火,暑熱難耐,要格外留心中暑的發生。夏季蚊蟲肆虐,居家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外出旅行應做好防蚊措施,減少蚊媒傳染病的發生。暑期是兒童青少年安全事故高發季,學校、家長應做好相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意外傷害。菜水果和魚、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如出現頭昏、頭疼、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等癥狀,應立即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可補充淡鹽水和降暑藥物;如發現中暑者面色潮紅,大量出汗,體溫升至38.5度以上,或出現暈厥等重度中暑癥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治療。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人體大量出汗,水分喪失,導致電解質丟失,循環血量減少致使人出現頭痛、頭昏、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肌肉疼痛等癥狀,有的病人可出現高熱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降低勞動強度,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
●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使用電扇、空調等降溫。
出行避免烈日暴曬,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外出。出門做好防曬措施,涂抹防曬霜,使用墨鏡、帽子、遮陽傘等防曬裝備,選擇棉、麻、絲等透氣的衣物。
●增強自身體質,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自身對高溫的耐受力和適應性。
●合理飲食。及時補充水分,注意水溫不可過冷,不可暴飲。如出汗過多,可以適當補充淡鹽水。保持均衡飲食,高溫天容易讓人食欲下降,可調整烹飪方式,保證每天足夠的蔬
隨著中小學、高校陸續放假,外出旅行尤其是境外游將迎來高峰。夏季也是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傳染病的高發期。2019年以來,全球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更為嚴峻,包括柬埔寨、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在內的東南亞多個國家登革熱疫情均較2018年同期有顯著上升。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流行于東南亞、南美洲和非洲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發病后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痛、皮疹等,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或胃腸道癥狀(包括嘔吐、腹瀉等)。前往柬埔寨、菲律賓等地工作、旅游的人群,應提前了解當地疫情情況,做好防蚊措施。從登革熱高發國家和地區回國的人員,如果出現疑似登革熱癥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外出旅行史。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通過蚊子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體被攜帶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一般經過10~15天的潛伏期后可發病,主要癥狀有持續性高熱,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筋、腦膜刺激癥狀,重者可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或出現呼吸衰竭死亡。如遇到持續高熱,頭痛、嘔吐、抽筋、抽筋等癥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防蚊滅蚊應做到:
●外出時穿著淺色的長袖衣服和長褲,增加保護。裸露皮膚可涂抹驅蚊劑(如避蚊胺、驅蚊酯等),防止蚊蟲叮咬。
●選擇有空調或紗窗、紗門的住所,睡覺時使用蚊帳或防蚊劑,尤其是前往登革熱高發地區或國家時更應注意。
●清除房前屋后的積水,及時清除小型容器中的積水。
●家養水生植物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

暑假來臨,學生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人身安全隱患。每年7、8月份是溺水、高空墜落、交通事故、用火用電等意外事故的高發期,因此學校和家長應注意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
●家長應盡到監護職責,避免兒童獨自在家,以防意外發生。
●教導孩子不去危險區域,如未開發的山林景區,注意水域附近標識,不去無人監管或禁止游泳的河流、水庫游泳。
●排除家中安全隱患,以防意外觸電。
●無法陪伴孩子外出時,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聯絡,關注孩子行程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