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黎勝 浙江省人民醫院

老師不止一次反映,小雯(化名)上課時老發呆,點名提問竟也不予理睬,但一會兒回過神來又問老師在問什么。小雯屢教不改,老師有點不理解與不悅。其實,小雯爸媽為此傷透腦筋,不知和女兒講了多少次,甚至不惜提嗓動了手,但情況沒有改觀。小雯去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檢查結果讓父母目瞪口呆:還有這樣的病?

今年9歲的小雯品學兼優,然而幾個月前,老師們發現她一反常態,原本上課十分認真的她總是開小差,眼神直直的,“不知神游到哪里,好多次,得喊她好幾聲才醒過來。”
其實,父母也覺得小雯確實和原來不一樣了,在家也會動不動就發呆。“不會是得了什么病吧,否則怎會變了個人似的呢?”同事一番話,提醒了痛心疾首又無計可施的小雯母親。于是,小雯在母親陪同下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
兒科醫生問診后讓小雯先去做個視頻腦電圖。神經電生理科趙曉瑜醫生給小雯做了短程的32導視頻腦電圖,并在檢查過程中進行了閃光刺激、過度換氣等誘發試驗。結果發現,小雯的腦電圖提示存在大量爆發的3赫茲高波幅棘慢綜合波,通俗地講這就是癲癇波,說明是有癲癇存在。
“這是癲癇中的一種類型”。神經電生理科主任張玲菊說,尤其在過度換氣誘發試驗中可看到,小雯一邊做深呼吸,一邊做吹風車的動作,但做著做著就停了下來,就像機器斷了電,此時的腦電圖提示3赫茲的棘慢綜合波持續出現長達15秒鐘(發呆15秒),當癲癇波消失的時候,小雯又開始吹起風車來,但她對剛才發生的事情一點都不記得。最終,小雯被確診患了兒童失神癲癇。
“癲癇不是都會抽搐嗎,我女兒僅是發呆走神而已啊。”對于這樣的診斷,小雯母親一時難接受。張玲菊主任解釋說,失神癲癇和普通發呆最大的不同在于,癲癇發病時是喊不醒的。不過,由于發病時間很短,有時叫她時癲癇已經發過了,自然被當成走神了。
經過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上周小雯來醫院復查,情況明顯好轉,成績也慢慢恢復。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朱海嶠說,在大部分家長看來,兒童發呆走神是一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表現,很容易被誤診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而癲癇是一類發作表現多樣、病因復雜的疾病,不僅僅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這一種形式。“兒童失神癲癇就是一類容易被忽視的癲癇發作類型,特別是短暫性失神,發病早期更容易被忽略”。朱海嶠介紹,失神癲癇大約占兒童癲癇10%左右,醫院兒科每年接診新兒童癲癇近40例,兒童失神癲癇僅3~4例。失神癲癇發作時有些患者僅僅表現為短暫的言語中斷,眼神發直,拿著的東西掉落等,不伴有跌倒和任何的抽搐;而有些患者在發作過程中還可以自行過馬路,乘坐公交車。有些患者在騎車過程中發作,甚至可以在發作中騎行數公里,醒來不知自己身處何處,十分危險。有些小患者失神發作一天幾次及幾十次,每次數秒至數十秒的。
失神發作看似輕微,過去曾被稱為“小發作”。但長期、頻繁的失神發作會對腦部造成慢性損害。如果每天出現發作,腦神經細胞特別是腦部海馬神經細胞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害,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下降。兒童患者會出現學習困難、成績下滑,對身心發育都會產生嚴重影響。若不及時治療,部分失神發作患者會逐漸發展為四肢抽搐的“大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人身安全。
“癲癇的病因很復雜,根據新近的分類,癲癇的病因有遺傳性、結構性、代謝性、免疫性、感染性等原因,還有一部分不明原因。”朱海嶠指出,由于病因的不同,每個具體病人的治療方案也是不同的。醫院癲癇病聯合門診(MDT),由神經內科、癲癇外科、兒科、精神科和神經電生理科醫生共同參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