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盈盈,司應明
(襄陽市中醫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國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發生于鼻咽腔頸部和咽隱窩內[1],其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概率大約為75%~90%,對患者的預后及生命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2010年全年,全球因鼻咽癌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65 000人,與1990年全球因鼻咽癌導致的死亡人數45 000 相比,上升了44.4%[2]。而中國鼻咽癌的發病率較高,其發病人數占全球發病人數的38.29%,因鼻咽癌死亡的人數占全球死亡人數的40.14%,且男性高于女性,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世界平均水平(1.2/10萬,0.7/10萬)高,分別位列發病和死亡順位的第18位和23位[3]。
由于鼻咽部位較為隱蔽且鼻咽癌的臨床癥狀表現又呈現多樣化,患者早期出現不適感通常會被當做普通感冒而忽略,所以大多數病例在發現時已屬于晚期,甚至已經發生局部廣泛浸潤及轉移,失去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4],所以化療是治療晚期鼻咽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化療是通過藥物作用于腫瘤細胞,殺死腫瘤細胞、抑制其增殖,達到治療的目的,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三大常規手段之一。但是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作用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機體免疫系統損傷也較大,尤其對于體內增殖旺盛的骨髓干細胞和生殖細胞等具有非常強的殺傷力,導致了機體骨髓抑制等現象的發生。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常會引起各種不適,導致患者化療依從性差,難以達到滿意療效[5],或者因患者難以耐受而終止治療。因此臨床需要新的藥物以加強化療效果,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參麥注射液是純中藥制劑,能夠增強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本研究在化療的同時聯合使用參麥注射液,并分析參麥注射液對晚期鼻咽癌化療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現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參照《鼻咽癌的內鏡診斷及鑒別診斷》[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臨床病理學檢查符合晚期鼻咽鱗癌診斷標準;②患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③血常規、肝腎功能均正常;④Karnofsky評分≥60分;⑤無明確化療禁忌證;⑥具有較完整的治療資料和隨訪資料;⑦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腫瘤;②既往接受過放化療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腎疾病患者;⑤參加本研究但未能完成規定臨床療程及中途退出者。
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腫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6.3±5.78)歲,臨床分期:Ⅲ期46例、Ⅳ期5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含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55.6±5.28)歲,臨床分期:Ⅲ期24例、Ⅳ期26例;觀察組含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7.3±6.01)歲,臨床分期:Ⅲ期22例、Ⅳ期2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分布,平均年齡和臨床分期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采用DP化療方案:多西他賽注射液(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067)75 mg/m2,靜脈滴注,d1,順鉑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10743,批號:060503)30 mg,避光靜脈滴注,d1-4,停藥17天,再進行下一個周期,共化療3個周期。觀察組患者在化療的同時使用參麥注射液(河北神威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3020887),50 mL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qd,連續給藥2周,停藥1周,每3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1 療效評價 按WHO實體瘤近期療效標準[7],分為:①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緩解(PR):腫瘤最大直徑及其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小>50%,并無新病灶出現;③疾病穩定(SD):腫瘤兩徑乘積縮小及增大均≤25%,無新病灶出現;④疾病進展(PD):腫瘤兩徑乘積增大均>25%,或出現新病灶。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和臨床獲益率(CBR),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臨床獲益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疾病穩定率。兩組病例治療2個月后統計近期療效。
1.4.2 安全性評價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抗腫瘤藥物的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分級[8],分為0~Ⅳ級。
1.4.3 生存期觀察 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記錄患者化療后1年、2年的生存情況,并進行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 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均數和率的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ORR)為82.0%,臨床獲益率(CBR)為98.0%;與對照組相比(客觀緩解率64.0%,臨床獲益率86.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有效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及隨訪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骨髓抑制、消化系統反應和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分級主要是Ⅰ~Ⅱ級,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在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和惡心嘔吐方面發生率明顯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經隨訪調查發現,對照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84.0%、70%;而觀察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96.0%、82.0%,與對照組相比,生存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1、2年生存期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鼻咽癌是起源于鼻咽黏膜的一種惡性腫瘤。我國是鼻咽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尤其是華南地區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9]。鼻咽癌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多表現為涕中帶血、頭痛、耳鳴等,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癌腫阻塞鼻孔導致的鼻塞等癥狀[10]。鼻咽癌的發生是由EB病毒感染﹑化學致癌物及基因、遺傳學變化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結果[11,12]。對于早期鼻咽癌患者,由于病情較輕,常規的放化療等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但晚期鼻咽癌療程長,藥物總量多,加大了毒性反應的發生率,患者常因化療導致的自體免疫功能抑制而降低療效,或因不能耐受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終止治療,從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案,在晚期鼻咽癌患者化療同時聯合使用可以增強治療效果、減少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改善患者預后的藥物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鼻咽癌患者均采用DP方案(順鉑+多西他賽)進行化療。順鉑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物,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腫瘤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DNA的復制過程,而將細胞周期阻滯于G2期,還可明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多西他賽屬于紫杉醇類藥物,是從紫杉葉中將前體物提取并經半合成制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被廣泛用于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多西他賽的作用機制是:①與細胞微管的β位點特異性結合,在提高微管裝配的同時,阻止其解聚,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分化與增殖的作用;②干擾細胞分裂并阻斷細胞有絲分裂M期,進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③還可抑制腫瘤血管的形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達到阻斷病情蔓延、轉移的效果[13]。順鉑和多西他賽在臨床上對多種腫瘤均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但隨著應用頻率的增加,其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多,這些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消化道反應、腎毒性、神經毒性、骨髓抑制、過敏反應等[14],因順鉑為高致吐化療藥,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等。
參麥注射液是經典的中醫方劑,是由紅參、麥冬和五味子提取而制得的純中藥注射液,具有益氣固脫、補心復脈、養陰生津之功效。參麥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參皂苷、參冬皂苷、參冬黃酮、參冬多糖等[15],這些成分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參麥注射液中的人參成分,能夠抑制患者惡性腫瘤組織與細胞的生長速度,并且可有效促進患者骨髓內的中性粒細胞、紅細胞、巨核細胞等多種細胞的增殖與分化;而參麥注射液中的其他成分麥冬皂苷、多糖等,能夠明顯提高腫瘤患者的抵抗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抑制化療對機體組織的損傷等。研究表明,參麥注射液對乳腺癌、肺癌、肝癌等都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16,17]。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是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機制,單純的藥物化療并不能有效控制腫瘤的生長[18],機體的免疫功能還會因此受到嚴重的損傷[19]。在利用化療藥物的細胞毒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同時,聯合使用參麥注射液可提高機體免疫力,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參麥注射液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有關。人參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具有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效。人參中富含的人參皂苷可能通過提高肝臟和脾臟中NK細胞對穿孔素、顆粒酶B的分泌來殺傷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20]。且人參皂苷還能夠通過調控人肺癌細胞A549中ROS途徑,進而抗腫瘤生長、誘導細胞凋亡及腫瘤血管的生成[21]。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麥冬中含有的麥冬多糖及皂苷B分別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和抑菌活性[22]。高山等[23]觀察參麥注射液在宮頸癌同期放化療中的療效,結果發現聯用參麥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且安全可靠,可有效避免因放化療出現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毒副作用。吳兆成[24]采用參麥注射液聯合小劑量5-FU治療胰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結果發現,參麥注射液聯合小劑量5-FU能夠通過增加CD3+T細胞、CD4+T細胞和CD4+/CD8+的比值,并上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和IgM的濃度來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能力。
本研究采用參麥注射液聯合使用DP的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鼻咽癌患者,結果發現,觀察組的客觀緩解率(ORR)為82.0%,臨床獲益率(CBR)為98.0%,與單純使用DP化療的對照組(客觀緩解率64.0%,臨床獲益率86.0%)相比,客觀緩解率和臨床獲益率均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參麥注射液具有很好的抗鼻咽癌的作用。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均出現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和肝腎功能損傷等毒副作用,不良反應分級主要是Ⅰ~Ⅱ級,而聯合使用參麥注射液的觀察組在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和惡心嘔吐方面的發生率明顯減少,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參麥注射液對化療藥物所致的胃黏膜損傷具有預防和保護作用,能夠有效減輕化療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增強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還對兩組患者進行了隨訪,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96.0%、82.0%,與對照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84.0%、70%)相比明顯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參麥注射液輔助治療DP化療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增強化療藥物抗腫瘤作用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