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香 張云 董秋霞
原發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消化系統較常見的一種腫瘤,發生在肝實質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1]。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2]。趨化銀子配體13(CXCL13)在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和腫瘤細胞之間起到關鍵作用, 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到調控作用[3]。在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腫瘤組織中,均發現血清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基因及蛋白水平高表達[4]。本研究CT掃描聯合血清CXCL13、NGAL檢測在肝癌中診斷。
選擇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兩院進行治療的疑似肝癌疾病患者67例,其中29例為男性,18例為女性,年齡33~74歲,平均(45.13±5.09)歲,病程3~21個月,平均(8.46±1.94)月。患者臨床表現為右上腹不適隱痛39例,間歇性體溫升高、乏力24例,另有13例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但體檢時B超檢查可見肝臟占位性病灶。
納入依據:(1)觀察組患者均經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為肝癌;(2)對照組經隨訪或病理組織檢查等確診為肝臟良性病變;(3)入組研究對象及家屬均對本研究方案知情,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觀察組患者有放化療治療史者;(2)伴有其他臟器惡性腫瘤者;(3)伴有嚴重感染及其他并發基礎代謝性疾病者。
采用SIEMENS公司的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儀。掃描參數設置如下,管電壓120 KV,電流使用自動劑量調節,132~260 mA,螺距設置為1.2~1.4,顯示野設置300~360 mm,矩陣512×512,掃描層厚與層間隔為5 mm。進行掃描前,常規禁食8 h,在檢查前30 min飲水對比劑800 mL以使胃腸道充盈。掃描時先進行CT平掃,范圍包括膈肌頂部至雙腎下極之間的區域,以對比劑自動進行跟蹤技術,閾值設置為100 Hu,達到閾值后依次對肝臟動脈期、門靜脈、平衡期與延遲期進行增強掃描,延遲時間分別為20~25 s,50~60 s,120~180 s,180~240 s。以濃度300 mgI/mL的碘海醇作為對比劑,使用量80~100 mL,應用高壓注射器經由肘正中靜脈團注,注射速率約為3.5 mL/s。
圖像分析方法,根據強化特點與效果,分為不強化、輕度強化、中度強化、明顯強化。不強化時,患者動脈期CT值、平掃CT值不存在明顯差異;輕度強化時,患者動脈期CT值較平掃CT值略高,但與同期正常肝臟CT值比偏低;中度強化時,患者動脈期CT值較平掃CT值偏高,也高于同期正常肝臟的CT值;明顯強化時,動脈期CT值顯著高于平掃CT值和正常肝臟CT值。所有CT圖片均經2名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讀片,當2個醫生診斷結果均為陽性時即判斷為陽性。當2個醫生診斷結果不一致時,由2名醫生討論并以討論得到的一致結果為準。
采集空腹靜脈血,室溫靜置,離心,取上層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NGAL和CXCL13水平,血清樣品從-80 ℃冰箱中取出,室溫解凍,所有操作均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試劑盒均購自R&D公司。血清NGAL臨界值為24.50 ng/mL,血清CXCL13臨界值為125.14 pg/mL。
67例疑似肝癌疾病患者經病理組織檢查證實有58例為肝癌,9例為其他肝臟疾病。
肝癌患者血清AST、ALT、GGT值高于非肝癌組,差異顯著(P<0.05)。肝癌組血清AFP水平顯著高于非肝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癌組血清NGAL、CXCL13水平顯著高于非肝癌組,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螺旋CT診斷的59例陽性患者中有6例為陰性,血清CXCL13/NGAL診斷的53例陽性患者中有2例為陰性,血清CXCL13/NGAL聯合螺旋CT診斷的57例陽性患者中有56例為陽性。
螺旋CT對肝癌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89、0.87、0.62、0.95和0.47,從中可以看出該方法的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均偏低。血清標志物對肝癌疾病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88、0.87、0.78、0.96和0.51。螺旋CT聯合血清標志物肝癌疾病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97、0.95、0.88、0.98和0.80。見表3。
本研究表明,肝癌組血清NGAL、CXCL13水平顯著高于非肝癌組,這與相關研究報道認為肝癌血清NGAL、CXCL13水平高于健康患者基本相符[5]。李林國等研究表明在12 例肝癌組織中 NGAL 顯著上調表達,占總樣本數的 52.17%(P<0.05),提示了 NGAL 基因的表達水平可能與肝癌的發生發展過程有關[6]。
本研究結果顯示,螺旋CT診斷的59例陽性中有6例為陰性,血清CXCL13/NGAL診斷的53例陽性中有2例為陰性,血清CXCL13/NGAL聯合螺旋CT診斷的57例陽性中有56例為陽性。螺旋CT聯合血清標志物肝癌疾病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0.97、0.95、0.88、0.98和0.80。說明螺旋CT多期掃描與血清CXCL13、NGAL聯合檢測對肝癌疾病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及特異性較單用螺旋CT多期掃描或血清標志物均偏高,同時具有較高的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主要原因可能是多層螺旋CT是通過一次屏氣完成全肝掃描,因此能夠得到連續性圖像,相對于普通CT平掃,能夠極顯著的減少呼吸運動導致的腹腔擴張、收縮帶來的誤差,進而能夠有效降低原發性肝癌的漏診率。此外,本次在檢查前給予造影劑,且對患者進行多期掃描,能夠極為清楚的觀察肝臟動脈期、門靜脈期以及延遲期掃描的時相及肝臟實質顯像。NGAL通過MMP-9依賴、非MMP-9依賴機制降低細胞間黏附力,加速腫瘤血管形成,從而增加腫瘤浸潤和遠處轉移的風險。趨化因子CXCL13是由次級淋巴組織、淋巴結以及血清濾泡中的樹突狀細胞分泌的一種趨化因子,其與CXCR5結合,可發揮引導成熟B細胞遷移[12]。此外,大量報道表明CXCL13 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及侵襲轉移過程中均有重要意義,與預后的相關性較強,可作為潛在的腫瘤標志物。相對于影像學檢查,CXCL13,NGAL兩種血清標志物具有更好的客觀性,靈敏度也更高。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清NGAL、CXCL13水平比較

表3 螺旋CT、血清標志物及螺旋CT聯合 血清標志物對肝臟疾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綜上所述,螺旋CT多期掃描與血清CXCL13、NGAL聯合檢測在肝癌疾病診斷的靈敏度、準確性及特異性均較高,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