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晶
這一期,我們跟兩個經歷過大類招生的同學聊了聊。
多多去年剛考上大學,她本來的計劃是去讀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專業,卻陰差陽錯進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工科試驗班。沒想到在這個大類下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原本聲稱“絕不讀工科”的她,卻意外發現了工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選擇了一門適合自己的專業。
小李已經是大三的老學長了,他當年靠著大類招生才擦線進了浙江大學,但由于沒有提前搞清楚政策,被分到了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他痛定思痛,積極尋找補救的措施,最后終于跟他的心儀專業成功“牽手”。
大類招生推行以來,像他們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有的人利用這個途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但也有人覺得自己被大類招生耽誤,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之所以有如此迥異的評價,問題不在于大類招生本身,而在于你究竟適不適合這種方式。
不管是選專業,還是選大類,我們都希望你能在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之后,做出對你而言“最好”的選擇。
@袁多多
上海交通大學工科試驗班2018級
當前專業:生物醫學工程
想學經濟卻進了工科試驗班
Q:為什么填志愿的時候會選擇工科試驗班昵,這是你的第一志愿嗎?
A:這個專業大類是我提前批的第一志愿,所以也算是“第一志愿”吧。不過不瞞你說,其實我當時沒想過真的會被錄取,因為我本來是打算學經濟學科方面的專業的。
Q:那為什么不直接報經濟專業昵?
A:我本科一批的第一志愿就是填的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專業,但我其實更想去上海讀大學,正好看到上海交通大學有一些專業在提前批招生,我就試著填了。因為經濟類專業分數太高,我就填了一個我跳一跳能摸得著的,沒想到真讓我給“摸到”了。后來分數跟我一樣的小姐妹進了人大統計學專業,如果沒填提前批,我應該也能去人大讀經濟學。提前批比本科一批先提檔,所以我就跟經濟學say goodbye了。
Q:所以你是誤打誤撞進的工科試驗班,而且跟你想學的專業方向差別還蠻大的,當時有覺得后悔嗎?
A:我也不知道真去讀了經濟學專業會是什么情況,畢竟那時候只是個高中生,對經濟學也沒有太多的了解,說不定讀了之后也會發現跟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樣。就像我上大學之前覺得學工科肯定很辛苦,還跟我媽說過“絕對不會讀工科”這種話,結果現在真的學了工科,發現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嗯,真香!
成績好才能選到好專業
Q:你們這個專業大類包括哪些專業,分專業的時候有沒有特別搶手的?
A:一共有6個學院的21個專業。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有5個專業,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有9個專業,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有4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各有1個專業。像電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軟件工程,還有機動學院的工業工程、機械工程都是很搶手的專業,分流的日寸候競爭特別激烈。而且計算機這種最熱門的專業,會有一部分名額直接放在本科第一批招生,就是說他們一進來就是這個專業的人了,不過比大類招生的分數會高一些。
Q:什么時候分的專業呀?
A:去年10-11月左右先分的學院,就是大概剛進校兩三個月的時候吧。具體分專業的時間每個學院都不一樣,我去的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只有1個專業,分學院就相當于分專業,不需要再分一次了。像機動學院是大一下學期分專業,會綜合參考高考成績和秋季學期的績點。
Q:意思是成績好的先選?分學院的時候也是這樣嗎?
A:沒錯,成績才是王道。分院的時候會讓我們把大類里所有的學院按意愿排序,院系錄取會參考高考成績和入學考試的成績。所以排序的時候得好好掂量自己的成績,要是你第一志愿的學院名額被排在前面的人占完了,你就只能去后面的學院了。這里面高考成績占比很大,入學考試的撼動能力比較小。
Q:你填報志愿的時候知道這些專業分流的大概過程和標準嗎?
A:當時有在網上查過往年的政策,所以大致知道一些。可能每年分專業的政策會有點變化,但都是很微小的變化,所以提前了解一下心里至少有個底。
想了解專業必須主動出擊
Q: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你的首選嗎,怎么從這么多專業里看上它的?
A:是我的首選。之所以選它,一方面是因為我不太想天天寫代碼,生物醫學工程是一個交叉學科,跟那種傳統的基礎生物學不太一樣,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長的“安利”,分專業前我在學長那里了解了很多信息,他還給我把幾個大院各專業的競爭程度排了個序,這個專業的競爭相對比較小,到時候成績排名也會更好看。
Q:這么良心的學長從哪里找的!
A:還真是我自己去找來的。因為我們這個專業大類比較尷尬的一點是,大家第一年學的東西基本都是一樣的,都是整個平臺的必修課,如果你不主動去找機會的話,可能完全接觸不到和以后專業有關的東西,那分專業的時候就只能蒙圈了。所以說一定要主動出擊,多去找各專業的學長學姐交流,或者聽聽學院老師的推薦,多了解一些信息才能知道什么專業更適合你。
Q:如果再讓你選一次,你還會選擇大類招生嗎?
A:如果大類里面有很想去的專業,那我肯定會報,畢竟會多一些機會嘛。而且填報專業大類可以讓入學到很多基礎技能,對每個學科門類都會有一定了解。如果不是很清楚自己以后想讀什么專業的話,先報一個大類也能讓你有更多時間去探索。
@小李本李
浙江大學工科試驗班(機械與能源)2016級
當前專業:機械電子工程
多虧大類招生才能“擦線”錄取
Q:你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大類招生昵?
A:我填志愿的時候比較迷茫,感覺沒有什么特別喜歡或者特別討厭的專業,所以就想著盡量選個好點的學校,不要把分數浪費了。從前幾年的分數來看,我應該能夠得著浙大,那年浙大在我們省所有的招生計劃都是按專業大類招的,一共有10個大類。填志愿之前還跟我媽一起去了高校招生咨詢會,也跟浙大的招生老師交流過,老師當時建議我可以報考,如果有的大類志愿分數不夠,到時候也會在我報的5個大類里面調劑。我覺得一個大類里有那么多專業,挺劃算的,浙大也是我特別想去的好學校,所以就報了浙大的大類招生。
Q:一共報了5個大類,最后是被你的第一選擇錄取的嗎?
A:說實話并不是,這個大類甚至不是我前三位的選擇。我想讀理工科,就排除了社會科學試驗班;然后醫學類、建筑類、航空航天類的專業還有比浙大更強的學校可以報,所以也排除了;我的化學成績一般,跟化學比較接近的專業方向也pass了。這樣一通減法做完,剛好剩下了5個大類。我就按興趣和歷年的分數高低排序填了,四個不同方向的工科試驗班里,機械與能源方向是我的第四選擇。
Q:前三個大類都沒進成,競爭這么激烈嗎?
A:其實是因為我高估了自己的分數,雖然說高考發揮有點失常,但按往年來看至少也算浙大錄取分數里的中等水平了,結果沒想到那年分很高,我只比最低錄取分高一分,幾乎是擦線進的,要是按單獨專業招生,我肯定不會填分數最低的專業,估計直接就被刷了。所以我報的前三個專業大類分數都不夠,只進了倒數第二個志愿大類,不過幸好還是進去了,現在想想還是感覺很險。
沒有提前確認分流方案的“悲劇”
Q:你填志愿時有了解過當年專業分流的時間和方式嗎?
A:招生咨詢會的時候沒想到這么多,只問了錄取和調劑的問題。后來在網上查到了前兩年的分流方案,也就沒再打電話咨詢了。我大概看了下前兩年的專業分流時間,一般都是大一下學期確認主修專業,大二才分專業學習。然后是按照大一所有課程的績點排名,排名高的優先錄取。我當時還挺高興的,覺得多了將近一年時間,可以努力提高績點去更好的專業,誰知道還沒高興兩個月就“悲劇”了。
Q:這么快就“悲劇”了,怎么回事?
A:我高考那一年浙大改革了專業分流的方式,好像是為了避免課程沖突,總之主修專業確認的時間提前到了剛進校的兩個月后。剛進校就分專業,那還不是只能通過高考成績來篩選,雖然說如果某個專業人數超了會進行面試,但高考成績還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是擦線進的,分數屬于金字塔的底端,選到滿意專業基本只能靠撞大運。要是早問清楚是這樣分專業,那我可能就不會報了,還不如報一所按績點分專業的學校,更適合我這種高考沒發揮好的。
Q:那當時你被分到了什么專業,很不滿意嗎?
A:當時我在報名表上把6個專業按意愿排序,前三個專業填的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能源與環境。我不是說過我其實不太喜歡化學嗎,所以壓根沒想過會去讀能源類的專業,當時僥幸覺得還有面試,不會只看高考成績,前兩個志愿應該能錄取,第三個志愿就填了能源學院比較好的專業。結果萬萬沒想到,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超員,機械工程專業滿員,我在面試中也發揮得不理想,最后被分到了第三志愿能源與環境工程專業,真的郁悶了好久。
“曲線救國”進入心儀專業
Q:可你現在讀的專業不是機械電子工程嗎,中間經歷了什么?
A:因為分到的專業不滿意,所以我早早就開始考慮“曲線救國”的方法。輔修、轉專業都了解過,而且第一輪大類專業確認之后,還有第二、第三輪調整的機會,可以在全校的專業中選擇,第一輪的那些專業如果有名額也可以繼續報。不過這些“曲線救國”方法的前提,就是大一的成績必須要好,才有機會去自己想去的專業。因為有高考成績拖后腿,我大一完全不敢放松學習,拼命提高績點,終于成功離開能環學院,轉到了我最想去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Q: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大類招生嗎?
A:應該會,要不是有大類招生,我可能根本進不了浙大。而且大類招生也給了我更多了解專業的機會,要是高中的時候你問我機械電子工程和機械工程有什么區別,我肯定答不上來。但是通過專業大類進了學校之后,學習基礎課程的心得體會、和學長學姐以及不同專業的同學的交流,都幫助我了解了更多信息,我也順利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并且為它付出了努力,我覺得一切“折騰”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