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冉

有時候,你未曾熄滅的那一盞燈,也許照亮了無數人寂廖的心靈。
夢想是什么?
這個問題很大,可身處這個年紀的我,又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誰讓等了這么多年的高考近在眼前的時候,我卻弄丟了自己的夢想。
我難以確定自己這么多年來心中究竟持著一個怎樣的目標。我總容易被身邊的環境所束縛,于是變得渾渾噩噩,時常抱怨“我的水平怎么這么差,我的未來又該怎么辦?”就好像長居南極的企鵝來到熱帶,我不知所措,但也在原地尋找解決的路徑,以適應環境的需要。
老師問我:“你打算什么時候才開始用功?什么時候才去正視挑戰?十二年磨一劍,你是否真正做好了準備?”突如其來的一連串靈魂叩問,猛地拉起我的思緒,讓我回想起那時對自己的承諾一
新年在即,從澡堂出來的我走近路口時,一只身形瘦削的小狗在路上呻吟著,我被這聲音嚇壞了,以為它將向我撲來尋食,卻又因好奇心忍不住回頭去看。我發現這只小狗行走已經有些困難了,肚皮圓滾滾的,原來是一只懷有身孕的狗媽媽。它看起來很餓,我去買了幾根火腿朝它投喂,雖然這花費了我一天的零食費,但我的內心卻很滿足。
我當時就覺得,這世間不會再有任何事比這種感覺更美好了。甚至在那以后,我仍會去想:小狗們是否平安出生?是否仍無處尋食?它們還會回到那個路口嗎?
這份微妙的情感在我的心里持續了很久。后來我開始思考一個看起來比較“空”的問題:人生來究竟怎樣活著才可以被稱作有價值?可以被稱作不愧未來、不愧自己?我正在尋找答案,或許有時你心里那未曾熄滅的一盞燈,照亮了人們寂寥的心靈,這便是它的意義。
于是,我開始思考更深遠的問題:經濟的享受是否真正可以支撐起一個人的需求?我們每天讀書學習,僅僅是為換取高考后一時的金榜題名嗎?
去年,我在一本地理書里看到了非洲的現狀——經濟凋敝,人口數量持續上漲,教育水平落后,社會極度貧困……我看著鼻子一酸,眼眶竟然也濕潤了,心下覺得自己有些矯情,眼淚卻又控制不住。那晚,我一直在思考,覺得自己平時浪費時間的行為是可恥的,每張紙的浪費也都是不應當的。我們的政治書里常講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幸運又為什么總籠罩在利益驅使下的命運手里?
隨著思考的深入,我似乎找到了夢想。我希望我們有一天可以不再一味追逐虛榮心的滿足,而學會去體味社會,幫助弱小;希望我們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學會追求精神的升華;希望讓這個世界,被我們夢想的光芒所溫暖。
我不怕我的夢想因為太遙遠太虛渺而被嗤笑。
我的夢想不是當老師、做飛行員這類具象的職業,我只是想做個不甘于平庸的追夢人,永遠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