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楊梅 詩君 鄧涵 小太陽 馬勵鵬


被響個不停的鬧鐘吵醒,仿佛設定了“全自動模式”的身體,自顧自洗臉刷牙、換衣穿鞋、背包出門,走進日常光顧的小店,坐定等待今日份的早餐。不出十分鐘,辣椒、紅油、花椒油等12味作料搭配的重慶小面,散發出的撲鼻香氣將人從“入定”狀態拉回現實,直到一碗小面下肚,才算真正醒了過來。
“不受任何人打擾,無須顧忌,大塊呆頤,享受美食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所謂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孤獨的美食家》的經典臺詞,戳中了一個又一個資深吃貨的內心。
然而環顧四周,前有日本便利店爆出“衛生丑聞”,后有生產環境臟亂差的“危險辣條”,校園里也時有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食品安全的陰霾幾乎從未消散。
食品安全問題動不動就上熱搜,但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以下簡稱“食品專業”)卻并不火熱。是什么原因讓這個關乎民生的專業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食品專業又是否值得選擇?今天,我們就要對此一探究竟。
在不同學校,食品類專業可能“自成一家”,也可能與紡織類、化工類專業等混搭,歸屬于食品學院、輕工與食品學院、化工食品學院等。
該專業門類下,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糧食工程、乳品工程、烹飪與營養教育等專業,研究范疇包括了食品的方方面面,相信你看完后會發現,自己對每天都吃的食物的了解只有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