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袋包裝好的食品,減肥中的人會緊盯熱量表,普通人翻來覆去找生產日期,而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人則會習慣性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如果有明顯不好的配料,看上去再好吃也是不能買的。
學習食品質量與安全,看待食品問題會更加理性,也會更少出現常識性錯誤,不會輕易掉進五花八門的養生騙局。
人們常常會因聽說水果蔬菜上有農藥殘留,或乳制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多危險,而對眼前的食品乃至所有同類食品都產生畏懼。但在食品安全專業人眼中,如果是在國家規定范圍內使用的農藥,是會自主降解的,對人體不會有明顯傷害。對于達標的食品,大可不必驚慌。
讓人們放心消費食品,保障人們的健康,就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追求。
食品質量與安全的課程,包括理論與實驗兩方面。在前幾個學期,所學課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相同,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是三大基礎,數理化功底強、記憶力強的人更容易成為學霸。
大三開始,專業課的側重就不同了。當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同學沉迷于生產開發新食品,捧著一盤盤“成果”投喂學弟學妹們時,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同學正在孜孜不倦地啃食品毒理學、背食品標準法規,滿腦子都是如何檢測、如何分析、如何判斷。
食品安全與質量的實驗課也包括烤餅干、做巧克力,但餅干和巧克力不能白吃。以面粉為例,為了了解不同面粉的特性,每個小組都會分到一種面粉,大家用自己手上的面粉烤面包、烤餅干,然后對成品做感官分析,來推測每組是哪一種面粉,這活兒可不簡單。
做食品安全檢測前,面對香甜可口的冰淇淋你可能還直咽口水;做完微生物檢測后,再去買冰淇淋,你多半就不會只看味道和口感了。當然,吃的欲望占據上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尤其是當“阿宅”遇上外賣,不用出門就有好吃的,不小心吃到不那么衛生的食品,事后拉肚子也只能忍。
不少想要讀研、做科研的人,在大一大二時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實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如果能跟著老師或研究生做項目和課題,甚至發表論文,對今后的深造會很有幫助。
對于希望畢業后直接工作的人來說,實踐能力的培養更重要。趁假期找找實習很有必要,既能積累經驗,又能探索如何學以致用。考公務員也是較多的選擇,食藥監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都是對口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