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家庭聚會,總要快速應對來自親戚們的“連環追問”,對于學習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同學而言,最經典的“拷問”之一便是:“烹飪與營養教育?新東方?”
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要絞盡腦汁,開始深入靈魂的解釋。
“呃,也…有些差別。”
“那還是炒菜嘛。”
“……”
“等會去廚房炒兩個。”
給大家介紹一下,烹飪與營養教育,它不是“新東方廚師技能培訓班”,也是同學們辛苦刷題,正經高考考上的,這個專業可是正兒八經的本科專業。
至于常常被人誤會這是個“學做菜”的專業,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是時候做出一些澄清了!不要一提烹飪就是廚師,別以為我們天天就是燒飯做菜,然后吃吃吃,沒看見后面還有幾個字嗎?這個專業可是文理兼修的,高等數學、計算機課程豐富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思修、近現代史提高著我們的人文歷史修養;更有生物化學對我們進行精神上的“厚待”,所以我們也是會頭禿的!
在專業課學習上,不止一個人曾問過,你們到底學些啥?
話說做菜和烹飪,單看這兩個詞,你會怎么解讀?烹飪是做菜的書面語?做菜就等于烹飪?
如果此時,你點頭,這不怪你,因為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
第一次踏進廚房,第一次觸碰鐵鍋,第一次打開灶臺生火煮食……時間長了,也會誤以為這就是烹飪。但事實上,做菜和烹飪,它們有著兩種全然不同的釋義。
做菜,只是把菜從生做到熟,能入口的過程。但烹飪,更像是一種藝術,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它不僅要滿足人的口腹之欲,更要讓食物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至于為什么要學數理化呢?那么請聽題:
簡述食品一般化學成分在烹調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
對烹調產品質量起作用的是哪部分水,為什么?
油脂在熱烹調過程中發生哪些變化?
現代人不僅追求吃飽,吃好,更追求吃得健康,所以這個專業得研究各種微量元素在各餐中的比例,專業化地將化學、物理學和其他科學原理運用到原料準備,以及烹調過程中,從而創造出具有獨特感官的菜肴。
綜上所述,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說的就是這個專業的學生。學習該專業,筷子是課堂必備物品之一,因為我們最大的福利就是吃,國際大廚做美食,你不想品嘗一下?最好呢還要坐在前排,否則,在老師操作演示結束的幾分鐘之后,就只剩湯湯水水給你了。
至于今后的就業,你可以選擇自己創業,比如開個甜品店,也可以去酒店做管理,或者去食品營養研究機構做科研工作人員,這都取決于自己的興趣。
呀,飯點到啦,想起老師做的三文魚了,嘴里好像流出了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