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 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臧工程專業019屆 碩士
研究食品需要的不是鍋碗瓢盆,而是燒杯試劑
我的高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什么愛好,對專業也沒什么認知。所以志愿是爸媽替我選的,只要不去北方、不學讓人頭禿的數學物理我都能接受。爸媽選了食品,思忖著食品就是日常吃的,就業面肯定很廣,不愁畢業就失業。
這倒是事實。不過本科畢業時,很多同學還是選擇了其他行業,都知道吃貨遍地走,但這并不能改變食品專業的冷門,對口工作的薪水也并不動人。我則選擇了繼續讀研究生。
作為食品人,我們自己必須清楚,只有把食品做好了才可能展望未來。我也相信未來人們會越來越關注食品,越來越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到現在,我已經積累了3年做研究的經驗。實驗基本都在實驗室進行,每天早上9點開始,晚上離開前,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的燒杯、試劑、原料、儀器設備等。
印象深刻的是做竹筍烘干實驗,真的是每天從農貿市場買10斤毛竹筍,剝殼、清洗、切片、護色、干燥、打粉,整個流程全得自己親力親為。由于需要記錄干燥速率,我必須守在熱風干燥機旁邊,每隔30分鐘進行一次稱量,直到竹筍片烘干到恒重。哦對,進行預實驗時,是采用不同的干燥溫度進行的,以便篩選出最佳干燥溫度。
看起來似乎就這么回事,挺簡單的,但這過程實在太過枯燥了。我得每天守在烘箱旁邊,哪里都不能去,吃飯全靠外賣。這其實還不算什么,真正讓我崩潰的是,有一次眼看歷經一個月的實驗就要完成,自己即將“解脫”,結果記錄實驗數據的筆記本“失蹤”了,當時就想要不干脆瘋掉算了……從那以后,我再做實驗時就會把實驗數據存入電腦,可不敢再在同一個地方“翻車”了。
原本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如今卻被實驗硬生生磨出了一層厚臉皮。由于實驗設備條件有限,很多實驗沒法完成,為此我還和老師爭論過,但老師并不心軟,他會告訴你,實驗期間所有的困難都得自己解決。于是,我跑去高分子學院“強行”認識了一些同學,向他們借設備、學操作,最初還很尷尬,現在則無比淡定,為了實驗,臉皮根本就不算什么。
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大概就是做出新食品了。最有趣的當屬做饅頭,你沒看錯,就是饅頭。每天揉面團,添加膳食纖維,調整饅頭的口感品質、質構特性,然后盡情投喂師弟師妹們,爭取把他們都養得白白胖胖的。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饅頭”,吃了我的饅頭,得留下一份感官評價才行。
三年碩士生涯即將結束,已經體驗過“研發人員”與燒杯試管朝夕相處的日常,接下來我希望做管理類工作,但目前簽的是一份做食品質量管控的工作。為了爭取更心儀的崗位,我正一邊學習鞏固專業知識,一邊拓展英語口語等能力,為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